临沂市一名家境贫寒的准大学生近日因接到骗子的诈骗电话,被骗走元学费,在当天傍晚与父亲报警返回时,该名女生突然昏厥,医院抢救两天多,仍因呼吸心脏骤停离世。事件发生后,在临沂当地引起社会 今年18岁的徐玉玉家住临沂市罗庄区高都街道,是临沂第十九中学高三应届毕业生。因为母亲残疾,父亲靠在工地打工挣钱,徐玉玉家境贫寒,生活节俭,学习也非常努力,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在今年的高考中,徐玉玉以分的成绩被南京邮电大学录取,录取专业为英语,入校报到时间为9月1日。
8月19日下午4点半左右,有个陌生手机号码打到徐玉玉母亲李女士的手机上,对方声称有一笔助学金要发给徐玉玉,当天是最后一天。因为之前曾接到过教育部门发放助学金的通知,徐玉玉信以为真,就按对方的要求赶到附近一家银行,通过自动取款机领款。
根据徐玉玉之后的叙述,她通过自动取款机操作后并未成功。对方得知她带着交学费的银行卡后,要她取出卡上的元,把钱汇入指定账号,对方再把她的元连同助学金元一起打过来。毫无戒备的徐玉玉按照对方的说法操作后,再与对方联系,没想到对方手机已经关机。
徐玉玉意识到家人省吃俭用积攒下的学费被人骗走后,冒雨骑车回家,在母亲面前非常懊悔、自责,哭得很伤心。当天19点多,徐玉玉与父亲一起到派出所报案。从派出所返家后,一向身体健康的徐玉玉坐在三轮车上突然昏厥,医院。21日晚9点30分左右,徐玉玉最终抢救无效还是离开了人世,医生给出的死亡原因为“呼吸心脏骤停”。
(文章来源于:齐鲁晚报)
一、心脏骤停的常见原因
1、心源性:冠心、风心、心肌病、大动脉破裂、肺动脉梗塞、肺梗死。
2、非心源性:(1)脑卒中、糖尿病、急性胰腺炎;(2)电解质紊乱,诸如高钾、低钾、低钠、低钙等;(3)药物中毒,如奎尼丁、胺碘酮、洋地黄及中药乌头硷等;(4)诊断及治疗性操作心、脑血管造影;冠状动脉狭窄球囊扩张;(5)支架植入;心内畸形封堵等;(6)麻醉或手术意外,全麻、脊髓麻醉;心胸外科、普外、泌外、脑外伤,突发意外事故窒息、电击、溺水、中暑、严重外伤等。
二、心脏骤停的表现形式与诊断
1、心脏骤停的表现形式:心室纤颤(频率~次/min),心脏停搏(完全失去电活动),无脉电活动(包括电-机械分离及室性自搏心律)。
2、心脏骤停的临床征象:意识突然丧失、喘息至呼吸停止、大动脉搏动消失。面色苍白或转为紫绀;心音消失、瞳孔散大。
三、心肺复苏急救药物应用
心脏骤停期间推荐常规使用药物包括: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胺碘酮、利多卡因、硫酸镁等。心脏骤停期间不推荐常规使用药物如阿托品、碳酸氢钠、钙剂等。
心肺复苏急救药物应用途径包括:外周静脉给药、骨通道给药、中心静脉给药、气管内给药。
心血管疾病的症状有哪些?
全球男性和女性的头号杀手均是心血管疾病。好消息是,80%的心脏事件可以通过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改变来预防。
心血管疾病的症状:
1、胸痛,胸闷,胸部紧缩感,伴有大汉,恶心等常提示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2、头晕,头痛,肢体瘫痪常常提示高血压。
3、呼吸困难,稍活动就感到气喘吁吁,夜间常常因为气促而憋醒,不能平卧,需要坐起来来才稍缓解,双下肢浮肿等常常提示严重心脏疾病导致心力衰竭。
4、心悸,心慌,自觉心跳很快或有心脏漏跳感,阵发性发作,或伴有胸闷,全身无力等常常提示心律失常。
5、小儿出现容易感冒,肺炎等,活动或哭闹后即出现气促,颜面青紫,体检心脏杂音,常提示先天性心脏病。
6、活动后出现下肢局部疼痛,麻木或肌肉无力感,肢体停止运动后,症状又缓解,重复相同强度的运动又出现症状,休息后又可缓解,常常提示下肢动脉内由于粥样斑块形成引起管腔狭窄,此时常说明心脏,脑等重要器官血管有同样改变,须及时就诊。
7、突然意识不清,跌到在地,可伴或不伴有四肢抽搐,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后自行清醒,其后无特别不适,医学上称为晕厥。
许多心血管疾病可导致晕厥,如心跳过慢,各种心动过速,主动脉瓣膜狭窄,肥厚性心肌病,肺栓塞,原发性肺动脉高压,严重心肌梗死等,此时必须及时就医,否则有猝死的危险。
心血管疾病防治的十大误区
误区一:只有老年人才得冠心病和高血压。仅在我国6—18岁的中小学生中,高血压的发病率就已达到8%。所以,对于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年轻人,应定期测量血压。此外,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心脏病,由于饮食、生活习惯及外界环境的影响,这个过程早在青年甚至幼年时期就已经开始,目前我国冠心病发病年龄明显提前,很多年青人出现了冠心病、心肌硬塞,甚至因此而死亡。
误区二:运动量越大越好。现代人特别是办公室族,平时没时间锻炼。偶尔放松便到健身房狂练一番。其实这样的危害更大。长期工作紧张,体能透支,疾病已悄然而至。一旦运动超出身体承受能力,发生意外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运动后有点喘,微微流汗,讲话不累,就表示此次运动强度适当。
误区三:尽量不吃药。不少心血管病人,服药跟着感觉走。高血压病人不量血压,头痛头晕时侯,服上一片降压药,症状消失了就自动停药。很多冠心病患者,犯心绞痛时,总是尽量忍着不吃药,以为经常吃药,以后就无效了。其实,如硝酸甘油等急救用药,只有长期吃且每天吃的频率又很高时,才可能产生耐药性;间断服用,甚至一天吃上三四次,不会形成耐药性。
误区四:非药莫属。有病人以为,得病用药是天经地义的事。殊不知非药物治疗,在心血管疾病预防、治疗与康复中也是不可忽视的。尤是防治心血管病的四大基石:适当运动,合理膳食,戒烟限洒,心理平衡。
误区五:放上支架就万事大吉。很多心绞痛发作的患者做完支架手术后症状迅速消失,甚至恢复了体力活动。但由于患者有冠状动脉硬化,其他部位同样也会发生狭窄,危险性仍然存在。因此,即使放了支架,同样应注意按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根据病情按医生要求继续服药治疗。
误区六:化验结果正常就无需降脂药。国内外大规模临床试验证明,血脂化验检查结果在正常范围并不一定就不需要治疗,关键要看个体情况。例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毫克/分升,健康人而言,属正常范围无需降脂治疗;但对患过心肌梗死,做过支架治疗、冠脉搭桥手术,患FK3或同时有多种危险因素的患者,则该血脂水平就偏高。
误区七:血脂正常后即可停药。高血脂是一种血脂代谢紊乱疾病,和高血压一样是终身性疾病。通过服用降脂药物,血脂可以长期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但并不等于高脂血症就治愈了。一旦停药,血脂会很快再次升高。
误区八:降脂药物副作用严重。很多患者认为降脂药对肝肾的副作用很大。血脂稍高一点儿,还是不吃药好。其实,就目前最常用的他汀类降脂药来说,大多数人对它的耐受性良好,通常只有0.5%—2.0%的病例发生肝脏转氨酶升高。
误区九:血压低于/90毫米汞柱就可以了。大于55岁的血压正常者,90%可能发生高血压。所以,应尽量将血压控制在/85毫米汞柱以下。对于还患有糖尿病、肾脏疾病的患者,血压水平应低于/80毫米汞柱。
误区十:高血压没症状不用治疗,只要是降压药大家通用。大约有50%的早期高血压病人没有任何症状,这只是由于个体差异,对高血压不敏感,但高血压所造成的危害却不会消失。因此,只要要诊断为高血压就应该认真治疗。另外,高血压病因复杂,不能用同一个固定的模式服药,而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个体化”的用药原则,不能依靠别人的经验用药。
健康长寿60%取决于生活方式
目前,心血管疾病呈发病年轻化趋势,而且面临的主要问题中包括了脑卒中死亡率显着高于冠心病死亡率,高血压患病率高,但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相当低。为此,提高公众对高血压的预防、控制的认识,是一项有效地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措施,也是最经济的治疗手段。
按照医疗界形成共识,人的健康长寿15%取决于遗传,10%取决于社会条件,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自然环境,而60%取决于其生活方式。
首先要管住嘴。年轻人喜欢吃快餐,喜欢吃油炸食品,还有荤菜,不良的饮食结构对心血管疾病埋下了很大的隐患。合理的饮食应该是荤素搭配合理、低钠饮食、喝绿茶等,要重视饮食结构中的多纤维、不油腻。以高血压为例,其发病率高的原因有相当大比例是摄入食盐过多,应以低盐、低动物脂肪饮食为宜,并避免进食富含胆固醇的食物。肥胖者适当控制食量和总热量,适当减轻体重,不吸烟。此外,苦瓜、海带、芹菜等,都能有效地降低血压。
除了管住嘴,还要迈开腿。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同样重要。对于老年人来说,不提倡采纳爬楼梯、爬山等运动方式,因为会让老年人的腿关节负荷过大,不妨通过散步的方式,把握持续的时间和强度来进行锻炼。一般来说,散步半小时至一小时,以身体微微发热出汗为宜。对于身体较好的人,速度可酌情加快,但是切忌进行剧烈运动。治疗白癜风最专业的医院白癜风应该如何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