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的一天深夜,重医附一院急诊科,一名孕妇表情痛苦,坐在椅子上大口喘着气。根据急性心力衰竭的病情,该孕妇王某很快被收治进了心血管内科。
这位来自四川的孕妇王某孕期2周,是一名肺动脉高压晚期合并室缺、艾森曼格综合征的患者,这样的患者全世界的平均寿命约为40岁。她出现的咯血、呼吸困难、双腿浮肿等症状,都是肺动脉高压合并心力衰竭的典型表现。妊娠是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绝对禁忌症,死亡率非常高,孕妇和胎儿的结局很差。
王某医院心内科和产科就诊评估后,认为母胎风险极高,推荐到重医附一院心血管内科治疗。此时,疫情正是吃紧的时候。心血管内科有多名医生和护士增援湖北,根据国家政策要求,科室的常规诊疗工作也和往常做了调整。施救这样的患者,难度和风险都极高。
马康华教授主动站了出来:“‘烫手山芋’,我接了!”王某能不能保命,彼时马康华主任心里也非常紧张,马康华教授病区的黄玮教授是专攻肺动脉高压的专家,大家为着患者全家的信任和唯一的希望,决心为王某尽最大的努力。
多学科会诊,全力保障母婴平安肺动脉高压是一种罕见的、隐性的、致命的疾病,肺动脉高压患者大多为20-40岁的年轻女性,但他们的心脏却像70岁的老人,随时可能猝死。
在罗素新副主任的安排下,马康华教授主持由心血管内科牵头的多次全院大会诊,产科邵勇教授及彭方亮主任医师、麻醉科陈萍教授、唐晓玲副教授、重症ICU彭艳副教授、超声科等多科专家先后多次会诊,一致认为首先应该控制心衰症状,然后终止妊娠。
为了能让王某接受手术,心血管内科很快加了降低肺动脉高压药物和治疗心衰药物,并进行了抗感染治疗。天以后,王某的呼吸困难症状得到缓解,可以平卧休息,麻醉科再次会诊认为基本达到了手术条件,产科张华副主任建议可以行剖腹产保胎。心血管内科指派毛敏博士手术跟台,以防止术中出现意外。
在多学科专家的严密监护下,由产科彭方亮主任医师主刀,王某的剖腹产手术择期进行。“整个过程比我想象中要顺利,母亲和孩子的生命体征都很好”,母子平安,一直呆在手术室的毛敏博士终于舒了一口气。术后,王某被送往在监护室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医院观察。在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王某闯过一关又一关,顺利出院了。
“我了解自己的病情,也接受最坏的结果,完全没医院。”出院回到四川的家后,医院领导、心血管内科、产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等寄来来六面锦旗,表达对妻子、孩子、家庭的重生感激之情。
医生说:医学奇迹建立在多学科协作的基础上,不建议肺动脉高压患者拿命生产“王某的康复属于个例,只能说她运气太好了。”马康华教授说,医院多学科协作救治的综合实力、施救及时、病人的充分信任等因素,缺一不可,尤其是在发生一级公共卫生事件的情况下,医院内部各科室高效运转、密切配合确实难能可贵。同时,马康华教授并不建议肺动脉高压的患者怀孕,冒死生产的做法并不可取。
据悉,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死亡率在美国已经超过50%,是妊娠合并心脏疾病中最危险的情况,随时可能出现生命危险。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在怀孕后,由于血容量、心脏负荷增加等因素,会加重病情,出现肺动脉高压危象等状态,是一个非常凶险的“隐形杀手”。黄玮教授提醒,肺动脉高压患者应该避免妊娠,女性一定要做好孕前检查,如果发现患有该病,最好立即终止妊娠。
撰稿尹蕾宣教科
审核毛敏心血管内科周芳宣教科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内容,欢迎点击屏幕右上角按钮分享内容,或者在订阅号里搜索“重庆医院”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