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疾病症状
治疗方法
疾病后遗症
疾病诊断
预防策略
饮食保健

世界慢阻肺日有关COPD的早期筛查指标,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目前慢阻肺为世界第四大致死原因,次于心脏病、脑血管病和急性肺部感染,与艾滋病一起并列第4位,但至年可能上升为世界第三大致死原因。经多国呼吸病专家的积极倡议,年的11月20日正式成为首个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日。

年COPD全球策略修订版中对COPD的定义为:“COPD是一种可以预防和可以治疗的常见疾病,其特征是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伴有气道和肺对有害颗粒或气体所致慢性炎症反应的增加。急性加重合并症影响患者整体疾病的严重程度。”由于超过40岁以后,COPD的发生率将开始呈指数级的上升,而据推测,到年,我国将有50%的人口年龄大于40岁,且我国是人口大国,患者数量将非常庞大。据预测到年末,COPD将成为世界疾病经济负担的第5位,全世界死亡原因的第3位。

COPD的早期筛查指标

一、肺功能检查

肺功能检查仍然是诊断COPD的“金标准”,目前的问题是肺功能检查没有被广泛应用。GOLD指南认为如患者存在如下5个问题中的3个以上,就应行肺功能检查:①是否经常咳嗽?②是否经常咳痰?③是否比同龄人更容易气短?④年龄是否超过40岁?⑤现在是否吸烟或者是曾经吸过烟?

目前阻塞性肺通气功能障碍的诊断标准为: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FVC<0.7。需要注意的是以固定比率(FEV1/FVC<0.7)作为诊断标准存在一些问题:老年人生理性肺容量下降,固定比率导致对老年人的过度诊断;年龄<45岁个体,固定比率可能会导致诊断不足。FEV1/FVC<正常低限(lowerlimitofnormal,LLN)可能是一个更好的诊断标准,但为便于临床诊断的统一性,目前仍使用FEV1/FVC<0.7作为诊断标准。GOLD指南根据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将COPD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该分级简单、易操作,但它不能反映COPD的系统性损害,与患者呼吸困难、健康状况的相关性差。早期GOLD指南有0期(高危人群)的存在,目的是早期识别和监测高危人群以达到早期诊断和治疗,防止发展成为COPD,但最新的GOLD指南将其剔除值得商榷。肺功能作为诊断COPD的“金标准”存在很多不足,需要寻找一些肺功能的替代指标。

二、其他替代指标

1.胸部HRCT

一项研究显示存在呼吸道症状但FEV1正常的人群中,HRCT检查显示近50%存在肺气肿,弥散功能测定发现,HRCT显示肺气肿患者弥散功能显著降低,可见HRCT对肺气肿的早期诊断更具敏感性。不仅如此,HRCT还是一种敏感的随访手段。一项研究显示,吸入糖皮质激素(ICS)治疗组与安慰剂组相比肺功能年度下降无显著差异(ICS组54ml,安慰剂组56ml,P=0.89),而HRCT则显示ICS组患者肺气肿区域(<-Hu)减少0.4%,安慰剂组增加1.1%(P=0.02)。

2.生物标记物

诱导痰容易操作,耐受性好,能反映气道局部炎症过程。但标本主要来源于较大气道,不能反映小气道炎症,且诱导痰的操作过程本身也可诱导中性粒细胞炎症;痰液液化程序可能干扰放免法测定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诱导痰的长期可重复性以及它与COPD严重度和疾病进展的相关性也受到质疑。与诱导痰相比,呼出气更容易获得、重复性好且完全无创。呼出气NO、CO和挥发性烃类中,仅乙烷水平与疾病严重度相关,但测定方法复杂,不能常规应用。呼出气冷凝物中有氧化产物、白三烯、细胞因子等炎症因子,冷凝物pH也反映了肺组织炎症损伤的程度。但冷凝物中各指标的变异度大且浓度极低,使检测的误差增加,限制了临床应用。血浆或血清生物指标也对COPD疾病严重度有提示作用。其中基线纤维蛋白原水平及表面活性物质蛋白SP‐D水平升高均预示着急性加重风险增加。

3.症状指标

呼吸困难被认为是COPD疾病进展的一个可靠的替代标记物,呼吸困难与体力活动和生命质量相关,同时反映疗效。运动耐力下降也随疾病进展而恶化。此外,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RQoL)下降与急性加重、FEV1下降、治疗反应和死亡率具有良好相关性。

4.CAT

经典的COPD问卷为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然而该问卷条目复杂、统计烦琐、耗时较多。新近出现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表(COPDassessmenttest,CAT)仅包含8个问题,简单易懂,耗时少,与SGRQ有良好的相关性,可用于评价疾病严重程度和随访。问卷调查不失为比较简单、可行的方法之一。笔者应用国际初级保健气道组织(IPAG)设计的COPD筛查问卷。

5.六分钟步行试验

六分钟步行测试可综合评估慢性疾病患者运动能力,主要适用于以下疾病:慢性肺部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气管哮喘、肺间质纤维化等;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肺动脉高压、心力衰竭;骨骼肌肉疾病。六分钟步行试验是一种运动试验,方法简单易行:在平坦的地面画出一段长达30.5m(英尺)的直线距离,两端各置一椅作为标志。患者在其间往返走动,步履缓急由患者根据自己的体能决定。在旁监测的人员每2分钟报时一次,并记录患者可能发生的气促、胸痛等不适。如患者体力难支可暂时休息或终止试验。六分钟后试验结束,监护人员统计患者步行距离进行结果评估。美国较早进行这项试验的专家将患者步行的距离划为4个等级:1级少于m,2级为~.9m,3级为~.5m,4级超过m。级别越低心肺功能越差。达到3级与4级者,可说明心肺功能接近或已达到正常。有资料显示六分钟步行试验距离与FEV1/FVC呈正相关,六分钟步行试验与FEV1/FVC相关性好,可较好地反映患者的肺功能。六分钟步行试验操作简便、安全、实用、费用低廉,方便家庭使用,可作为一种长期监测手段,对慢性肺疾病患者病情的评价进行有效补充。另外,它还可对慢性肺疾病患者的全身功能状态进行综合评估,如运动能力、心肺功能以及骨骼、肌肉功能和营养水平,是患者生命质量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六分钟步行试医院再次受到重视。是更适合在基层医疗单位推广的日常肺功能的监测方法。

以上内容来源于人民卫生出版社《专科医师培训指南——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必读》第一版

主编:冯起校

END

医疗/创造/大数据分享互联网医疗▼CONTACTUS

人卫助手系列

中国医生的好帮手

医学知识随手查,智能诊疗随时享

长按扫码可

转载请注明:http://www.ufmec.com/jbhyz/11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