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同时表示:“因身体原因,我的病比较难治,一个人辞世是难免的,我的郑重声明已经考虑了许久捐遗体,必须睁着眼办,与红十字会签字、亲笔签字才算完成法律手续”
吴昌荣年轻时从事地质化学探矿工作,攀山下井,积劳成疾从1998年查出患病后,病情就不断恶化去年12月26日,在北大医院住院的吴昌荣以“中国共产党诤友”的名义,立下了一份《郑重声明》——“我辞世后,不搞遗体告别,不开追悼会,我的眼角膜、肝、肾、心脏全部捐赠;遗体捐献给医学院制标本供教学用,无价值部分火化后撒向农田做肥料为人民服务是永恒的主题,我愿带头做好”
4月3日,秦皇岛一位去世老人的眼角膜捐赠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不仅因为他是当地志愿捐阻力性肺动脉高压献和实现捐献眼角膜的第一人,更因为这位名叫吴昌荣的老人曾经担任秦皇岛市副市长一职由于在1998年退休后吴昌荣就离开秦皇岛回到安徽老家,所以在最初听到他要捐献角膜的消息时,一位故友感慨道:“听到他的消息,就像找回了已经长久断线的心爱风筝他是一个好人,一位平民市长”
秦皇岛原副市长病逝捐角膜
而钱早珍却说:“我们还有个很大的遗憾!”因为没有找到接收单位,吴昌荣并没有实现捐献心脏、肝、肾等器官的遗愿刘翠对记者说:“国家规定人体器官不能买卖,(因为没有找到接收方),我们没有签(这些器官捐赠)协议,(这些器官)将随他的遗体一起火化”
曾亲历过那一幕的当地记者李延利向记者讲述了吴昌荣老人签署捐献志愿书时的场景今年3月3日,身患特发性肺间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吧质纤维化重症的吴昌荣躺在秦皇岛第三医院的一间病房里,身体瘦弱、面色苍白他的鼻孔里插着氧气管,手指上套着心电监护仪管线,胳膊上还缠着套管针,老人不时地咳嗽气喘从1998年查出患病至今,医院已多次下达病危通知书
人物档案吴昌荣
4月3日下午1时45分,吴昌荣因病去世据秦皇岛市红十字会副秘书长刘翠介绍,当天下午,吴昌荣的遗体就被送到当地殡仪馆,并由秦皇岛市视光眼科医院的医生进行了眼球摘除手术“摘除的眼球放在保存液中,在(视光眼科)医院里保管目前正在等待合适的受捐者”
http:// 2006年04月05日13:25 扬子晚报
吴昌荣对妻子钱早珍说:“捐献角膜和器官是一场移风易俗的革命什么事都得有人带头做捐献的事儿谁来做?我做!因为我是个干部”从2004年开始,接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症到病危通知书的吴昌荣就开始联系身后捐献遗体和眼角膜事宜
吴昌荣1938年2月出生在安徽省六安县徐集镇的一个叫柳树林子的小村子里,在六安县顺利念完了小学和中学1958年考入合肥工业大学地质系1963年8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冶金工业部,先后在北京、武汉、燕郊、秦皇岛等地工作,1992年在东北大学晋升为教授1993年4月,吴昌荣当选为秦市人民政府副市长1995年3月辞去副市长后,吴昌荣当选为秦市政协副主席1998年6月至2000年6月,吴昌荣退休后创办安徽皖西昌荣职业学校并担任校长兼法人代表
当日上午10时20分,在秦皇岛红十字会人员和家属的陪同下,吴昌荣拿起《捐献遗体眼球志愿书》放在胸前的一块写字板上,手颤抖着在上面写道:“吴昌荣,男,68岁……”剧烈的咳嗽使他很难顺利完成,周围的人纷纷劝缺氧性肺动脉高压他让家人代笔,最后由他签名,但却被吴昌荣拒绝了,他坚持亲笔写完10多分钟后,吴老填好志愿书,躺回床上轻轻说道:“踏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