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疾病症状
治疗方法
疾病后遗症
疾病诊断
预防策略
饮食保健

世界哮喘日重新认识哮喘,畅享自由呼吸

近期到呼吸内科就诊的咳嗽病人明显增多,而且其中很多病人被确诊为“咳嗽变异型哮喘”。这种非典型哮喘病人中,青壮年、儿童居多,与最近踏青赏花、梧桐毛絮飞舞等有一定关系。

为了让人们加强对哮喘病现状的了解,增强患者及公众对该疾病的防治,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5月的第一个周二定为世界哮喘日,今年已经是第19个。

哮喘作为一种气道高反应性的常见慢性炎症性疾病,由于很多人在哮喘的认识上存在片面误区,常导致哮喘反复发作,经久不愈...

误区一:父母或长辈没有哮喘遗传或过敏,孩子就不会患哮喘(哮喘会遗传吗?)

许多人认为,自己没哮喘和过敏,孩子就不会患哮喘。其实哮喘的发病因素和诱发因素多种多样,家里有遗传倾向或过敏家族史,孩子患哮喘的几率会更高,但没有遗传或过敏家族史,并不能保证孩子不患哮喘,因为反复呼吸道感染、气候气温因素、剧烈运动、情绪等因素均可能导致哮喘发作。

误区二:哮喘都会“喘”,没有“喘息”就不是哮喘

不少人以为,哮喘是时刻都有喘息,不喘息就不是哮喘。其实哮喘只在急性发作时才会有明显的喘息症状,缓解期和正常人并无多大区别。另外,还有一些特殊哮喘类型,如咳嗽变异性哮喘,仅表现为长期的干咳,并无明显的喘息症状。

误区三:哮喘长大了自然会好,所以不用治疗

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力的增强,有一部分哮喘孩子哮喘发作次数的确会减少,症状减轻,甚至在青春期不治而愈,但这种机率不到三分之一。而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疾病,如果听之任之,势必会错失治疗时机,影响孩子现在和将来的生活质量。

误区四:激素副作用大,不能长期使用

哮喘是一种慢性的气道炎症性疾病,这种气道炎症使用抗生素治疗无效,目前全球防治哮喘疗效最好、副作用最少的方法是微量激素吸入法。可激素的副作用几乎深入人心,很多家长都惧怕激素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长不高、肥胖等),担心性早熟、药物依赖等等。所以常拒绝给孩子用激素预防药或过早停药,结果导致孩子哮喘发作越来越频繁。

其实哮喘不能控制的危险远比激素治疗的危害要大。微量激素预防用药使用的药物剂量非常少且多在气道局部发挥作用,进入血液循环的量微乎其微,因此引起的全身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其它途径给药(静脉、口服);而哮喘急性发作时需要口服或静脉用激素消炎才能控制,其一次用量比吸入性预防用药半年的量还要大得多,而且因为%进入血液循环,副作用也要大的多。

误区五:有喘息就治疗,不喘息可停药

很多家长在孩子哮喘发作时特别紧张,积极就医。而一旦病情控制进入哮喘缓解期后,就会放松警惕,甚至认为只要“不喘”就是好了,就不必再吃药了。或嫌天天用药麻烦或担心激素用多了影响孩子生长发育或考虑经济开支问题,用药时断时续或擅自停药。

其实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疾病,即使没有症状,但气道炎症仍然存在,此时停药,稍有风吹草动,又会诱发哮喘。因此哮喘能不能很好地得到控制,很大程度取决于家长能不能坚持规范化治疗。

误区六:鸡蛋牛奶海鲜易过敏,哮喘病人不能吃

众所周知,鸡蛋牛奶海鲜产品是最容易引起儿童过敏的食物,所以许多哮喘家长都不敢给孩子吃鸡蛋牛奶和海鲜。其实,易过敏食物只是引起过敏发生的机率比其它食物要高些,但并不代表每个孩子摄入后都会过敏。只要不过敏,哮喘儿童是不需要刻意去忌口的。

对有过敏体质或从小湿疹严重的哮喘儿童来说,医院积极查找引起孩子哮喘发作的过敏原,一旦明确孩子对某些食物或物品过敏,就要积极避免再次接触,以免加重过敏状态。对于哮喘儿童,首次吃某种食物时,可先少量试吃,无咳嗽皮疹等身体不适,以后可放心吃,以保证营养的均衡。

误区七:运动可引发哮喘,哮喘病人宜少动

其实,室外运动不仅可促使肺功能发育,增强肺活量,还可增强呼吸道防御能力。相反,不“敢”动的孩子体质反而会变弱,病情加重。对于运动性哮喘患儿,运动前可先预防性用药,即可有效预防哮喘发作。

此外,运动前的热身,能使呼吸道对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有个逐步适应过程,这可减少哮喘发作。但哮喘孩子应避免剧烈运动,如各种竞技类体育比赛。适宜哮喘儿童参加的体育锻炼有游泳、快走、慢跑等,其中游泳是最有效的运动方式。

误区八:肺功能正常就可排除哮喘

肺功能的损害在儿童期往往是可逆的,在哮喘初期或哮喘缓解期,孩子的肺功能也可能表现为正常肺功能,所以肺功能正常并不能排除孩子没有哮喘,只能代表目前疾病对孩子肺功能未造成明显损害。

误区九:哮喘患者不需要做心电图检查

专家表示,重度哮喘患者,尤其是老年哮喘患者和伴发高血压、冠心病的患者,心电图检查是极为必要的。

监测哮喘患者是否合并肺心病:哮喘长期反复发作,呼吸时气道阻塞越来越严重,久而久之即可发展为肺气肿,甚至发生肺大泡。这时,肺的血管受到胀大的肺泡、肺大泡的压迫,肺血管的管腔变窄,肺血流受阻,肺动脉系统压力增高,形成慢性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厚,心功能不全,形成肺心病。

鉴别哮喘患者是否合并冠心病:老年哮喘患者,特别是伴发高血压的患者可合并冠心病,因此这些患者应常规进行心电图检查。在哮喘治疗过程中,这些患者的β2受体激动剂的使用应慎重,所以也应进行心电图随诊。

与单纯冠心病的鉴别诊断:这对哮喘发病较晚的老年哮喘患者来说尤其重要,单纯的冠心病患者,心电图可有上述的某些改变,但不会有肺性P波。

几种特殊类型的哮喘:

1.阿司匹林哮喘:是指服用阿司匹林后数分钟内或数小时内出现的哮喘发作。

有三种表现类型:

启动型,即既往无哮喘病史,第一次哮喘症状由服用阿司匹林诱发,此后不应用阿司匹林也常有哮喘发作;

哮喘基础型,已有支气管哮喘,在此基础上出现了应用阿司匹林后的哮喘发作;

鼻炎基础型,患者有过敏性鼻炎病史,在此基础上出现了应用阿司匹林后的哮喘发作。

无论哪种类型,一旦患者有阿司匹林诱发的喘息症状,从此所有的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类抗炎药都要谨慎,尽量避免应用,如阿司匹林、非那西丁、扑热息痛、氨基比林、安乃近、安替比林、吲哚美辛、布洛芬、吡罗昔康等。

有一半的阿司匹林哮喘患者伴有鼻部病变(鼻炎、鼻窦炎、鼻息肉),哮喘、鼻息肉和阿司匹林敏感合并存在者,称为“阿司匹林哮喘三联征”。

2.咳嗽变异性哮喘:以咳嗽为唯一症状的哮喘,肺功能是正常的,但存在气道高反应。

吸入乙酰甲胆碱后出现明显的支气管收缩,这项检查叫气道激发试验。

如果患者出现了干咳症状,且夜间明显,症状持续八周以上,医院找呼吸科医生进行检查。

案例:36岁的张女士咳嗽了两个多月,开始只是夜间尤其是后半夜咳嗽,也不觉得胸闷气喘,偶尔会感觉喉咙发痒,发展到后来白天晚上都咳嗽,严重影响工作。她服用过各种抗生素类药物,甚至输液,仍然不能改善咳嗽症状。后经过一氧化氮呼气检测、肺功能检测及查血等相关检查,最终确诊患者为“咳嗽变异型哮喘”。

分析:咳嗽分三种,第三类尤其要重视

咳嗽大体分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急性咳嗽,一般病程在3周左右,查因多是气管炎、咽炎的病人。一般体质差的老人或是儿童,更易得。

第二种是亚急性咳嗽,一般病程在3-8周左右,常常是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多是因为鼻炎、鼻窦炎等鼻部疾病所引起的。

第三种是慢性咳嗽,这也是在春秋季咳嗽中最常见的最普遍的,一般慢性咳嗽病程在2个月以上,而且发病很有季节性,很多患者每年春秋季节,就会发病。

咳嗽变异型哮喘又称隐匿性哮喘,它的表现多为干咳和胸闷,没有明显的喘息,很容易被当作是呼吸道感染而误诊。在慢性咳嗽中,约有一半的患者都是表现为干咳,尤其是夜间咳嗽很厉害,偶尔还会有胸闷的感觉,很多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病人长期误诊成支气管炎治疗,一直不见好。

一旦怀疑为咳嗽变异型哮喘者应及时就诊及早确诊,应该积极查找致敏原。如吸入某些植物花粉、屋尘、螨、真菌孢子、动物皮屑,或是食用鱼、虾及接触过油漆染料等,找出致敏因素,加以避免,防止再次接触。同时要避免诱因。

当咳嗽持续两周以上,且应用多种抗生素和止咳化痰药物治疗无效,特别是有个人或家庭过敏性疾病史的患者,有可能患上咳嗽变异性哮喘,医院就诊,通过呼气检测、肺功能等检查即可做出正确诊断,以免延误病情。

3.运动性哮喘:必须有一定的运动量才出现;症状可从运动开始6~10分钟内出现,也可在运动结束后2~10分钟内出现,极个别的患者在运动结束后4~13小时出现症状,为迟发型哮喘反应。

注意哦,需要有一定的运动量才会诱发哮喘,不是跑步追个公共汽车就能诱发的。最容易诱发此类型哮喘的运动是跑步,尤其在空气干冷的季节;其次是骑车、游泳。

而运动性哮喘的治疗不同于经典哮喘的地方在于:

如果患者仅在运动时或运动后有症状,而无其他危险因素,运动前/后吸入速效β-2受体激动剂(简称SABA,也有建议使用吸入皮质激素,简称ICS),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或酮替芬亦可作为运动前的治疗。

虽然运动性哮喘和运动量相关,但训练和热身可以减少运动性哮喘的发生和严重性。

4.职业性哮喘:职业因素导致的气道炎症,鼻炎早于哮喘,而72~96%的职业相关哮喘患者有职业性鼻炎。

职业致敏原有余种,分为高分子量的生物学物质和低分子量的化学物质两种(去污剂-蛋白水解酶、异氰酸酯、苯二甲酸酐、偏苯三酸酐等这些化工产业常见的原料都是)。

一旦职业过敏原致敏,引起症状发生的职业暴露水平可能非常低,导致急性加重频繁、控制水平差,持续的暴露将导致不可逆气流受限,肺功能受损严重。职业性哮喘一旦发生,脱离职业致敏环境非常重要,其次才是规范的药物治疗。

(上下滑动可查看完整类型介绍)

想实时了解最新医疗资讯?

想每天学点健康知识?

想收藏更多干货文章?

想听取更多专家建议?

长按识别







































北京中科医院爆光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公立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ufmec.com/jbhyz/6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