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疾病症状
治疗方法
疾病后遗症
疾病诊断
预防策略
饮食保健

谈工作你真的分的清肺动脉高压肺高血

和两个版块

隔日一次,交替推送!

更多精彩,请查看历史消息!

记得7医院开始接触超声心动图时,最常诊断的疾病是风湿性心脏病。这些瓣膜病的患者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有三尖瓣反流,超声医生往往会根据三尖瓣反流的压力阶差来估算肺动脉收缩压,并据此出具是否合并有“肺动脉高压”的超声诊断报告。对于一个心脏超声医生而言,如何通过伯努利方程,结合三尖瓣反流、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的分流、肺动脉瓣反流等,计算肺动脉收缩/舒张压,是一项必修的基本功。虽然超声医生与心导管医生在所测压力值方面往往存在一定分歧,超声仍不失为一项有效、无创的评估手段。

其实和高血压病相比,不管是临床医师还是超声医师,在肺动脉高压的认识上都存在不足,比如有多少人能分清“肺动脉高压”、“肺高血压”、“肺高压”、“肺循环高血压”、“pulmonaryhyprtnsion”、“pulmonaryartrialhyprtnsion”这些基本概念?

所有的医生同行或许都有这样反感的经历:在给病人看病时,一句话未解释完,患者就喊暂停,然后拿出手机开始百度“鸡盖蛋白与罐心病的关系”。但我们无须否认,包括专业医生在内的很多人,遭遇难题时,也会在第一时间掏出手机开始百度与搜狗。既然如此,我们也用两大搜索引擎对“肺动脉高压”、“肺高血压”、“肺高压”、“pulmonaryhyprtnsion”、“pulmonaryartrialhyprtnsion”这些概念进行检索,看看是何乱像。

首先粉墨登场的是“肺动脉高压”,当用百度和搜狗进行检索,可以看到有些医生将“肺动脉高压”等同于“pulmonaryartrialhyprtnsion”,有些则认为“肺动脉高压”英文名实为“pulmonaryhyprtnsion”。当我们再用“肺高压”进行检索,依然有许多结果,其中不乏很多专家的解读,并且将“肺高压”等同于“pulmonaryhyprtnsion”、“pulmonaryartrialhyprtnsion”这些概念的都不在少数。当用“肺高血压”进行检索,结果亦众多,甚至还有命名为年中国肺高血压指南的结果;仿佛这些概念是可以互换的,因为尽管名字不同,翻译不同,但其实看中文,他们说的都是同一件事;可谓鱼龙混杂,真假难辨,指望百度和搜狗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已经不大。

上图英文版为有关“pulmonaryartrialhyprtnsion”诊治流程的更新,医脉通中将“pulmonaryartrialhyprtnsion”翻译为“肺动脉高压”

与医脉通不同,丁香园百科与丁香医生中,将“肺动脉高压”等同于“pulmonaryhyprtnsion”

以“肺高压”为关键词进行检索,结果层出不穷

以“肺高血压”为关键词进行检索,还能检索到相应结果

在很多大型的学术会议上,超声和临床大腕专家彼此之前意见不统一的情况并不少见,我们作为一线的小大夫,只能靠自己去刨根问底追寻这些概念的分歧与异同在哪。就像道格拉斯·刘能先生所说的:你们看问题都刨的不深,做学问要打破砂锅问到底,必要时要往祖坟上去刨。那么,我们先理一理这些乱七八糟的概念是怎么冒出来的。

医学词汇翻译中总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说法,比如“patntductusartriosus”和“patntforamnoval”直接翻译成“动脉导管未闭”、“卵圆孔未闭”,而不是直接按照字面意义翻译成“开放的动脉导管”、“开放的卵圆窝。这种既定的规则让人们在翻译时能够做到整齐划一,以免出现百花齐放的尴尬场面。比如国家若规定“奥巴马”必须翻译翻译成“奥巴驴”,即便他的美国发音是“Obama”也没有什么鸟用,大家看到“奥巴驴”这个词时也能明白那就是住在白宫里面上串下跳的黑鬼。我专门查阅了有关医学术语认定的书籍,他们均将“Pulmonaryhyprtnsion”翻译为肺动脉高压,这在上个世纪是没有啥可以争论的,但问题就在于随着肺动脉高压指南的不停更新,老外发明了很多新的分类和新的概念,“Pulmonaryartrialhyprtnsion”、“Idiopathicpulmonaryartrialhyprtnsion”就是三个莫名其妙的词汇。我们先来理顺一下这些指南更新都干了啥好事。

关于肺动脉高压的较为权威的分类包括分别于年在法国Evian、年在意大利威尼斯以及年在美国DanaPoint召开的世界卫生组织(WHO)第二、三、四次肺动脉高压会议修订的分类,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再次更新了部分内容。年以前,肺循环高压仅分为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和继发性肺动脉高压两大类。法国Evian会议,将肺循环高压分为5个大类,年威尼斯会议对Evian诊断分类标准进行修订,将肺动脉高压共分为5大类,21亚类;其中最大的变化是废除原发性肺循环高压的概念,而将之细化为特发性肺动脉高压、家族性肺动脉高压、其他类型的肺动脉高压包括相关因素引起的。另外,将肺静脉闭塞病及肺毛细血管瘤这两类疾病从肺静脉高压系列里转移到肺动脉高压系列里。一直以来,我国跟着国际分类邯郸学步,但自从年以后,在专业名词的翻译和规范使用上,国内学者的意见却不尽一致。其涉及的主要概念有“Pulmonaryhyprtnsion”,“Pulmonaryartrialhyprtnsion”两个概念。

中国心血管专家共识中提出的分类方法中,认为肺循环高血压是指包括肺动脉高压、肺静脉高压、混合性肺动脉高压的总称,整个肺循环,任何系统或者局部病变而引起的肺循环血压增高均可称为肺循环高压,对应英文术语为“Pulmonaryhyprtnsion”。而“肺动脉高压”是指肺动脉血压增高而肺静脉压力正常,主要原因是肺小动脉原发病变而导致的肺动脉阻力增加,表现为肺动脉压力升高而肺静脉压力在正常范围内,所以需要肺毛细血管嵌顿压正常才能诊断,对应英文术语为“Pulmonaryartrialhyprtnsion”。目前被划分为肺循环高血压的第一大类。国内也有专家称之为“动脉型肺动脉高压”。

这份共识似乎并未并大部分中国医生所接受,中国搞肺动脉高压的专家学者不在少数,我们查阅他们写作的论文和课件,这里面的分歧很大。仅“pulmonaryhyprtnsion”便被译为“肺动脉高压”、“肺高压”、“肺高血压”、“肺循环高压”等,并发表在各大论坛、报纸和专业期刊。而肺动脉高压分类中的第一大类“pulmonaryartrialhyprtnsion”则被翻译为“肺动脉高压”、“动脉性肺动脉高压”、“动脉型肺动脉高压”等,当孔较瘦在电脑前敲打出这些极易引起概念的概念时,内心是非常崩溃的,这些词太他妈的拗口了,比学习相声都难,我都不知道该去相信谁了。

孔较瘦参考了很多专家意见,认为王辰院士提出的翻译方法似乎更为贴切。现将几个专业词汇的翻译情况简单介绍如下,读者可自行琢磨。

多年以来,我国一直沿用“肺动脉高压”这一术语,其字义即指肺动脉压力增高。该名词早已被广泛接受和使用,而且是经过国家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国家标准科学名词。近来有学者不再将“pulmonaryhyprtnsion”译为“肺动脉高压”,只是因为新分类中出现了“pulmonaryartrialhyprtnsion”这一名词。孔较瘦认为“pulmonaryhyprtnsion”译为“肺动脉高压”符合我国既定国情,毕竟很多基层医生根本不知道这些指南如何更新、何时更新,更加没有精力去学习这些外国佬发明的新概念。

(1)肺循环高压翻译并不妥帖:肺循环包括肺动脉、肺静脉、肺毛细血管。当肺静脉和肺毛细血管压力增高(这在左心功能不全患者中非常常见),肺动脉压尚未升高或升高未达到“pulmonaryhyprtnsion”标准时,也属于肺循环压力增高,但不能称为“pulmonaryhyprtnsion”,因为后者指的是肺动脉压力增高并超过一定界值。此外,多种类型的肺动脉高压并不伴肺循环其他部分的压力增高。因为“肺循环高压”这个概念是得到了所谓的中国砖家共识的,作为一名心内科医生,我只能对大部队说,这个说法并不妥帖,不敢说不恰当。

(2)肺高血压翻译极为不恰当:这个词汇更加操蛋,简直就是用“有道翻译”的后果。当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汇的时候,内心第一反应是“肾性高血压”,似乎是代表了肺部疾病导致的体循环高血压,看到最后才知道这群人就是在讲肺动脉高压。肺脏存在支气管动静脉和肺动静脉两套血液供应系统,属体循环系统的支气管动脉压力增高是否也可以称作“肺高血压”呢?单纯肺静脉压力增高,肺动脉尚未受累时,从广义的概念上讲也可以称为“肺高血压”,但不能称为“pulmonaryhyprtnsion”。所以这种翻译极易引起误解,必须废除。

(3)肺高压的概念内涵太大,比肺循环高血压还要笼统:除肺血管内压力增高外,肺泡内压力增高也可以称作“肺高压”,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经常存在的内源性呼气末正压,即肺泡内与外周小气道内压力增高,从字面上讲,也属于一种“肺高压”。所以这一概念也不合适。

真正让中国人感到迷惑的就是因为新的分类中增加了“pulmonaryartrialhyprtnsion”这一概念,可能外国人对此不感到疑惑;但对于多数读国外文献都要靠翻译软件的中国医生而言,这个词汇带来的分歧很大。这就像,我们看新闻报道“中国男足大败菲律宾”和“中国男足大胜菲律宾”,其实是一码事,外国人看到后可能就会感到迷惑是一个道理。

“pulmonaryartrialhyprtnsion”属于肺动脉高压分类中的第一大类,关于这一名词的中文译名,国内也有较大分歧,包括“肺动脉高压”、“动脉性肺动脉高压”、“动脉型肺动脉高压”等。

从英文直译角度来,“pulmonaryartrialhyprtnsion”应译为“肺动脉性的高压”,“pulmonaryartryhyprtnsion”才能被直译为“肺动脉高压”。在新的分类中,之所以出现“artrial(动脉的、动脉性的)”这一形容词呢,是因为它能够体现出这类肺动脉高压的本质和特点,即直接引起肺动脉血管本身结构异常的一类肺动脉高压。至于“动脉性肺动脉高压”与“动脉型肺动脉高压”,前者体现疾病的性质、发病原因和/或病理特点,而后者只是着眼于不同的表现类别,因此采用“动脉性肺动脉高压”这一译名能够比较恰当地反映新分类的实质。

鲁迅先生曾写过“必也正名乎”,孔教授认为对于肺动脉高压概念的命名极为重要,不然在学术讨论中,往往无法正确对话。

pulmonaryhyprtnsion约定俗成的翻译成“肺动脉高压”比较合适,是一切导致肺动脉压力升高的这一结果的总称。

pulmonaryartrialhyprtnsion属于肺动脉高压分类中的第一大类,采用“动脉性肺动脉高压”这一译名能够比较恰当地反映新分类的实质。

肺循环高血压、肺高血压、肺高压、肺动脉高血压这些词应尽早废除。

欢迎







































北京最专业白癜风医院
哪里的医院治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ufmec.com/jbhyz/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