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Tei指数能够全面反映心脏的收缩及舒张功能,Tei指数在各种心脏疾病的测量应用得到较多学者广泛的研究。本文阐述了Tei指数的定义、测量方法及优缺点,对其在各种心脏疾病左心、右心功能评价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目前利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脏收缩或舒张功能的指标较多,评价收缩功能的指标有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搏量(SV)、心输出量(CO)及短轴缩短分率数(FS);评价舒张功能的指标有心室二尖瓣舒张早、晚期血流速度比值(E/A)、E峰减速时间(EDT)及心房收缩期反流峰值(PV-Ar)等。这些指标多为单一评价心脏的收缩或舒张功能,许多研究证实,心脏的收缩功能不全和舒张功能不全往往在一定程度上是同时发生的,因此,需要对心脏的整体功能进行评价。Tei指数是年日本学者Tei提出的一种新的评价指数,也称心肌性能指数,该指数不受心率、心室几何形态和心脏负荷的影响,综合考虑了心室收缩与舒张,因此能够全面反应心脏整体功能,是识别正常心功能和异常心功能的最佳指标。本文就Tei指数评价心脏整体功能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一、Tei指数概括
Tei指数是由多普勒超声衍生而出的时间间期指数,定义为等容收缩时间(ICT)与等容舒张时间(IRT)之和除以射血时间(ET)。Tei指数的计算公式:Tei指数=(ICT+IRT)/ET=(a-b)/b。左室Tei指数获得方法:测量二尖瓣血流频谱A峰的终止处至下一心动周期E峰起始处的时间间隔,计为a;测量主动脉血流频谱开始至终止的时间,即左室射血时间,计为b,以上各项指标均连续测量3个心动周期,并取其平均值。同理可以获得右心室的Tei指数(图1)。多数学者对Tei指数的研究多应用脉冲多普勒方法测得。近年来,越来越多学者采用组织多普勒方法进行测量。研究表明,两种方法各有优劣,对右心室功能评价具有一致性。两种方法所测的Tei指数呈极高度相关。
尽管已有很多学者做了不少研究,但目前临床上尚无统一的Tei指数正常值参考范围,Bruch等通过心导管检查测得正常成人左室Tei指数为0.39±0.05,右室为0.28±0.04~0.38±0.04。葛贻珑等应用脉冲多普勒对40例健康成人Tei指数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正常成人左室Tei指数为0.±0.02,而郑孝志等应用组织多普勒对例正常成人右室Tei指数正常值范围进行分析,得出正常成人的右心室Tei指数测值范围为0.42±0.06。
二、Tei指数评价左心功能的临床应用
1.高血压病:Tei指数是近年来临床逐渐用于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室功能的重要指标,可反映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心脏舒张和收缩的整体功能。李志灵等将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分为左室肥厚组(30例)和左室无肥厚组(31例),并与正常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研究,3组LVEF比较无明显差异,但3组Tei指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现为左室肥厚组最大,左室无肥厚组次之,正常对照组最低。李世樟和揭翠萼对64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及68例非高血压病对照组进行研究,两组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两组Tei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心肌病:①扩张型心肌病。早在年及年,国外学者Tei及Dujardin等就已经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Tei指数进行研究报道,通过2年的随访观察发现,Tei指数0.77者的存活率较≤0.77者明显降低。国内近年亦有较多学者利用组织多普勒成像Tei指数测量评价扩张型心肌病左室功能,如赵君智等对25例确诊的扩张型心肌病及32例健康对照组进行研究,两组Tei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扩张型心肌病Tei指数(0.87±0.03)显著高于对照组(0.39±0.05)。②肥厚型心肌病。近年来一些学者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室Tei指数进行研究,陈柏华等研究发现,多普勒Tei指数可以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室整体功能,并且与左室肥厚患者IVST呈正相关。郭亮和李越对17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及31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研究显示,Tei指数对LVEF正常的肥厚型心肌病与高血压病伴室壁肥厚者的左心室整体心功能早期改变具有诊断价值,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功能减低较高血压病伴室壁增厚患者更明显,这两种病变心功能的早期改变均以舒张功能减退为主;③冠心病。王冬等利用组织多普勒Tei指数对31例冠心病患者左室功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冠心病患者左室组织多普勒Tei指数较正常值明显增大(P0.01)。陈爱等对32例冠心病患者应用组织多普勒测量Tei指数,分析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前后左室整体功能的变化。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Tei指数术后组较术前组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充血性心力衰竭: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心室收缩与舒张常均有变化,单独测得收缩功能或舒张功能指标不能全面评价心力衰竭。刘柳华等对37例心力衰竭患者(心衰组)与55例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两组间Tei指数有显著性差异(P0.),心衰组明显延长。马前进等将54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试验组)与正常对照组Tei指数进行比较,试验组Tei指数明显增大,说明Tei指数能综合评价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范梅应用Tei指数对7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药物治疗前后左心室功能的变化进行评价,结果显示,Tei指数在治疗后逐渐减低(P0.01),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药物治疗后左室功能得到改善。
4.瓣膜病:Zhang等研究显示,采用Tei指数≥0.65作为假性正常和限制性二尖瓣血流的标准,诊断瓣膜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2%、96%、91%。Tei指数也可用于鉴别原发性和继发性二尖瓣反流,以Tei指数0.51为区分点,检测继发性二尖瓣反流敏感性为92%,特异性为88%。陈新颜等对30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及25例健康对照者进行研究,利用组织多普勒Tei指数评价其左心功能,结果表明,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左室Tei指数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大。
三、Tei指数评价右心功能的临床应用
传统评价心脏功能的首选方法主要应用于左室的评价,由于右室腔空间构形复杂,其形态随负荷状态不同而有明显差异,使得二维超声很难准确评估右室的容积和功能。而右心功能的定量检测提供了一个较为客观、准确的指标,对于许多心肺疾病的术前准备、术后疗效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目前临床上尚缺乏一种有效的评价右室功能的指标,近年来,越来越多学者对Tei指数评价右心功能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
1.原发性肺动脉高压(PPH):PPH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肺动脉压力和肺血管压力升高为特征的疾病,通常均会导致右心功能不全甚至死亡。吴棘等及赵利辉等利用组织多普勒Tei指数对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室功能进行评价,结果均显示,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室Tei指数较正常对照组增高,且随肺动脉高压程度增加,Tei指数依次增高。
2.房间隔缺损(ASD):ASDR患者由于心腔变形使右室形态复杂,准确评定其功能更为困难。熊峰等利用Tei指数对24例成人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右室功能变化进行评价,由于患者术后右心变小,肺动脉压降低,主肺动脉血流速度降低,左室长轴切面右室径与左室径之比变小。术后1RdRTei指数轻度升高,1个月左右上升到最大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Tei指数降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张景锋等应用组织多普勒对42例正常对照组及44例房间隔缺损患者手术前后1周Tei指数进行测定,结果显示,ASD患者术前右室Tei指数较对照组明显高,术后右室Tei指数较术前降低,因此认为Tei指数可以较敏感地反映ASD患者手术前后右室功能的变化,是评价右室整体功能的较好指标。
3.冠心病:研究表明,右冠状动脉病变严重者右心的Tei指数为0.62±0.14,右冠状动脉病变轻微者右心的Tei指数0.59±0.18,较正常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右室心肌梗死患者发生猝死、休克及心律失常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1)。
四、Tei指数评价全心功能的临床应用
近年来,一些学者不再利用Tei指数进行单一的左心功能或者右心功能的研究,而是利用Tei指数对全心功能进行研究,如王洪霞等及杨性安等研究Tei指数与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赵艳君等对38例三尖瓣下移畸形患者及80例正常儿童进行研究,测量三尖瓣下移畸形患者手术前后测量左、右室Tei指数,结果显示,术前左、右室Tei指数均高于正常组,术后患者左、右室Tei指数明显降低,但尚未恢复至正常水平。
五、Tei指数的优点及局限性
Tei指数作为一种新的评价心功能的指标,具有非侵入性、测量简便、敏感性、特异性高、重复性好等特点,其不受心脏几何形状、心率、血压影响。但也存在局限性:难以区分是收缩功能障碍或是舒张功能障碍,单一指标评价复杂心脏功能过于简单,是否适用于所有心脏病患者,有待进一步研究。测定Tei指数所选对象均为窦性心律,若对象有下列情况,如心房颤动、频发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安装永久起搏器或多普勒图像质量太差,由于收缩和舒张时间受这些因素的影响,使得Tei指数测定受到较大的干扰。因此,临床上应将Tei指数结合其他众多评价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对心功能状态作出正确的判断。
参考文献
[1]TeiC,LingLH,HodgeDO,etal.Newindexof白癜风诊疗康复标准发布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