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疾病症状
治疗方法
疾病后遗症
疾病诊断
预防策略
饮食保健

肺动脉高压,展望未来

导语

肺动脉高压是一种发病机制复杂、预后差的疾病,且没有特效治愈方法,早期诊断和选取合理的药物可延迟、阻止甚至逆转病程进展,对治疗十分重要。

肺动脉高压(PAH)是以血管增殖、重塑、原位血栓形成、肺血管床进行性闭塞和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增加为特征的肺小动脉疾病,临床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乏力、晕厥、心绞痛或胸痛、咯血以及声音嘶哑等。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治疗主要针对血管收缩、内膜损伤、血栓形成及心功能不全等方面,旨在恢复肺血管的张力阻力和压力,改善心功能增加心排血量,提高生存质量。

PAH分为原发性以及继发性两种,现其临床治疗主要包括:针对原发病和致病因素的治疗、抗凝治疗、利尿治疗等。

一、针对原发病和致病因素的药物治疗

1、针对急性血管反应试验阳性的患者

钙通道阻滞剂。推荐药物:地尔硫卓、氨氯地平和长效硝苯地平。应注意其适应证只针对急性血管反应试验阳性性的患者,且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加量以达到耐受剂量。通过3至6个月,血流动力学指标持续改善的患者,可给予长期治疗。

2、针对急性血管反应试验阴性的患者

①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推荐药物:波生坦、塞塔生坦和安倍生坦。具有扩张肺血管、抗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纤维化、改善内皮功能的作用,是现有最有效的治疗PAH的药物。但服用应注意其主要副作用可导致肝功能异常,需要每月检查一次肝功能。主要用于中晚期患者。

②前列环素及其类似物。推荐药物:依前列醇、曲前列素、贝前列素和伊洛前列素。具有很强的肺血管舒张、抑制肺血管重塑、降低肺动脉压力和肺血管阻力、增加心排量以及血小板聚集抑制的作用。

③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推荐药物:西地那非、伐地那非和他达那非。实验已证实该药物具有舒张血管平滑肌、扩张肺动脉、降低肺血管阻力,从而降低肺动脉压力,增加活动耐力的作用,仅针对其他各类药物无效的患者。用药个体差异较大,服用时应严格遵循医嘱。

二、抗凝治疗

适用于特发性PHA患者,应注意可能使咯血危险性的增加,不建议儿童使用。

精准医学是个新名词,但绝不是新概念。它源于人类基因组计划,与个体化医疗(personalizedmedicine)一脉相承,二者目的很相似,都是要"辨证论治",即把传统医学定义的一类疾病,比如高血压,进行更精确的表型鉴定,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选择针对每一位患者最合适的治疗,或者说干预和管理方案。相对于个体化医疗,精准医学更强调结合最新科学技术,例如基因组、转录组、蛋白组、代谢组,甚至包括宏基因组等生命组学技术以及生物信息学等前沿技术,对大样本人群与特定疾病进行精细分析与鉴定,建立不同层面三维数据的大数据库,精确寻找疾病的原因和治疗靶点,对一种疾病不同状态和过程进行精确亚型分类,最终实现4个"right"——"righttime(精准的时机)"、"rightpatient(特定的患者)"、"righttreatment(合适的治疗)"和"rightdose(精准的剂量)"。这4个"right"是目前传统医学的诊疗模式转向未来医学的精准化管理模式的起点,也是我们团队近20年来一直衡量自己行为的基本准则。

肺动脉高压是一类临床异质性很强的临床综合征,遗传和环境等万千因素均可导致不同个体肺动脉血压升高,而且可在各种年龄发病,症状隐匿,进展迅速,患者预后很差,平均5年生存率低于50%[1]。过去20年,我们团队一直专注于肺动脉高压领域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建立了中国肺动脉高压患者临床队列和生物样本库,并从基因组学、表观遗传学、代谢组学、蛋白组学、宏基因组学等多方面对疾病进行了系统研究,初步描绘了中国肺动脉高压遗传突变图谱,并发现了多个新型生物标记物和潜在干预靶点。一路走来,我们对于肺动脉高压的精准医学,有实践,有体会,有感悟,也有对将来的展望。

一、建立中国肺动脉高压研究队列和生物样本库

高质量、高标准、大规模的临床研究队列和生物样本库是一切生命组学研究的起点和根本,也是精准医学的基石。目前,全球各国普遍认识到,高质量研究队列不仅关系到国民健康战略,而且关系到生物资源战略、国家安全战略,政府主导建设国家级健康人群队列已经成为主流。在美国版精准医学计划中,首个任务就是开展百万患病人群的队列研究。在中国版精准医学计划中,"十三五"精准医学重大科技专项率先开展的是重大疾病和罕见病研究队列研究。

我们团队的肺血管病患者队列始建于年,至今已近20年。随着精确诊断肺动脉高血压的能力提高,我们逐渐能全面、精准地对此类患者临床表型进行评估,这是精准医学高质量研究的核心基础。我们建立了详细的病史数据库,对每个患者生活中的潜在危险因素都要进行记录和分析,比如病毒和结核感染,口服减肥药以及潜在家族史;不断跟踪心血管影像学技术,利用超声心动图、核磁、增强CT以及核医学技术评估患者心肺结构和功能;用右心导管检查和急性药物试验来评估患者血液动力学状态;用组织活检和病理,包括电镜评价肺血管病理重构;通过心肺运动试验评估患者心脏储备和预后[2];通过问卷调查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社会经济地位[3];并对患者进行持续、长期的随访和调查(最早入选的患者已随访近20年),建立包含组织病理、心理状况、运动生理功能、家庭等各种指标,比较完整、长期(longitude)的疾病表型组(phenomics)数据库。

我们依托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了肺血管疾病患者生物样本库。在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我们在入院、治疗和随访的多个时间点连续收集血液、尿液及微生物群落等样本,建立包含时间维度的"三维"生物样本库(Biobank)。对于遗传性疾病的家系患者,我们走访全国30多个省市,到患者家中收集样本。对于极其罕见或者预后很差的患者,我们发展了永生化淋巴细胞技术对家系的遗传样本进行永久保存。我们从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多能诱导干细胞(iPSC),并定向诱导分化为该患者的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研究基因型与疾病表型的关系。截止到年5月,我们团队构建了在国际上令同行羡慕的肺血管病患者研究队列和生物样本库,其中已经有遗传性家系73个,各种肺血管病患者超过例,各类生物学样本超过20万份。

二、基于基因突变的肺动脉高压病因学研究

基于基因突变和遗传变异对疾病进行精细分类是精准医学的重要内容。肺动脉高压与其他很多疾病相似,也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20年前,已经报道肺动脉高压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并呈现常染色显性遗传模式。但是,肺动脉高压的致病基因有哪些,致病基因突变与疾病表型和预后有怎样的关系,当时完全未知。

基于已建立的临床队列和生物样本库,我们团队对中国人肺动脉高压的病理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首先从遗传学入手,年首次报道了中国遗传性肺动脉高压家系的临床特征[4]。年首次发现中国家族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存在BMPR2基因突变[5]。年我们完成了中国肺动脉高压患者BMPR2突变谱的初步筛查,发现14.5%的特发性以及53.5%的家族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均携带BMPR2突变[6]。随后报道BMPR2基因突变严重影响患者的临床表型及预后,携带基因突变的患者总体死亡风险比不携带突变的患者高2倍[7]。年我们首次阐明ALK1和ENG是中国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相关肺动脉高压的主要致病基因,这两个基因的突变可以解释71.4%患者的病因。年我们团队与全球8个中心合作,整合了大样本BMPR2突变对肺动脉高压临床表型的原始数据的系统分析,进一步明确了BMPR2基因突变对患者基线表型和预后的危害作用:在全球范围内BMPR2突变携带者较非携带者平均诊断年龄早7年,临床表型更差,死亡风险更高;年龄对BMPR2突变携带者的临床表型有显著影响,相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携带BMPR2基因突变的年轻患者预后更差[8]。

随着遗传学研究的深入,我们逐渐感觉到,肺动脉高压只是一个"症状",而不是"疾病"。每一例肺动脉高压患者都是一个特殊的存在,是一个独特的表型。也许这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特发性肺动脉高压,之所以成为"特发",是因为现阶段还不知道这一类患者的病因。值得自豪的是,最近3年来,我们利用全基因组测序和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对多例不携带BMPR2基因突变的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进行检测,发现了数个全新的肺动脉高压致病基因和遗传修饰基因。这些新的致病基因进一步明确了特发性患者的病因,并将突变检出率从原先的14.5%提高到30.3%,使我们逐渐确立了肺动脉高压"分子分型"的理论体系。随着研究的深入,"特发"患者会越来越少,归属于特定致病基因的患者会越来越多。这些特定基因的突变是患者的病因,针对这些特定基因缺陷研发靶向药物,是对因治疗,可以逆转病理性肺血管重构,进而根除病患,延长患者寿命。

遗传学研究的深入,也让我们对很多其他类型的肺动脉高压病因有了新的认识。过去,认为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一般是继发性的,肺动脉血压升高由先天性心脏缺损所导致。年,我们从临床研究队列中入选了例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例先心病无肺动脉高压患者,检测了所有入选者BMPR2基因的突变情况,首次发现中国先心病相关肺动脉高压中,7.5%的患者携带BMPR2突变,在先心病术后出现肺动脉高压的患者中,BMPR2基因突变比例高达12.6%,提示相当数量的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动脉高压表型由基因突变引起,属于原发性肺动脉高压[9]。这些患者很可能不适合行先心病矫正手术,其治疗和临床管理应该与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相似。因此,我们推荐对先心病相关肺动脉高压患者做遗传检测,并根据遗传检测结果制定治疗方案。

有了遗传学和基础研究的结果,年起我们在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了肺动脉高压遗传检测和咨询平台,将基础研究成果向临床转化。近3年来,我们团队已为全国30医院、余例肺动脉高压患者提供了遗传检测,发现例患者携带BMPR2基因突变。这些遗传检测,明确了患者病因,为疾病治疗和危险分层提供了重要依据。我们为多例肺动脉高压患者家属提供遗传检测和咨询,发现了27例携带突变而未发病的家属,实现了无症状家属的早期预警,并为家庭生育提供指导。

是国际现在唯一一款保持肺功能的医疗器械。

纯物理声波治疗,简单,手持,家用,无任何外部能源。

适用人群

尘肺、矽肺(肺纹理增粗加重、有阴影、有斑点、矽结节、弥漫性纤维化)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支气管哮喘、肺炎、肺高、支气管扩张、CF、肺癌等呼吸道疾病患者、肺结核、肺癌、鼻窦炎等咳、喘、憋等病症;烟民、矿山粉尘作业人员、雾霾严重的都市职业白领。

工作原理

肺笛(LungFlute)不需要外部能源供给,由患者手持即可操作。其设计原理模仿健康人体肺部的自然黏液清除系统。在健康人的肺中,支气管壁上的纤毛协调以及有节奏地摆动,可以产生16~25Hz的振动,使气管内粘稠的分泌物变得稀释,并运向喉咽部,最终通过咳嗽或者吞咽排出肺部。当患者向这个像笛子一样的管子里吹气时,它会稳定地发出16-25赫兹的低频振动并将其传递到患者的肺部,将里面淤积的粘液振散,这样就能使患者在放松的状态下,更容易的将粘液咳出来。

肺笛的详细介绍

患者使用反馈

猜你喜欢的文章

?“咳,喘,痰,炎”统一治疗,这才是绝招,看了明白了

?呼吸困难、喘息、胸闷,咳嗽慢阻肺、肺气肿有哪些症状?附:肺气肿的治疗方法

?咳嗽、咳痰、气喘,一直反复不好,做好这两步,才是本质治疗!

?支扩、哮喘、慢阻肺、肺气肿、肺纤维化、肺癌、反复咳嗽气喘,这个方法必须用

?远离抗生素,激素,物理治疗咳,喘,憋

温馨提示:如果你有咳、痰、喘、吸烟、鼻咽炎,支扩,哮喘,慢阻肺、肺气肿、肺心病、肺大泡、尘肺、肺高、矽肺、肺纤维化、肺结核、肺癌等相关症状,请扫描下方







































青少年白癜风的危害
白癜风吃什么药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ufmec.com/jbhyz/9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