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分娩,迎接新生命的到来,是一个充满希望和喜悦的过程。然而,一些产科危急重症却使产妇和产科医护人员面临巨大挑战。
羊水栓塞就是其中之一,它是指在分娩过程中羊水突然进入母体血循环,引起急性肺栓塞、过敏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肾衰竭等一系列病理改变的严重分娩并发症,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发生突然,且预后很差,往往超出孕产妇家属和社会公众的预料。
为了进一步加强妇产科对产科危急重症的抢救能力,年11月30日,妇产科组织开展了羊水栓塞急救的专题培训,此次培训从羊水栓塞的定义、诱因、发病机理以及如何早期识别、诊断、急救处理、预防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培训及讨论。羊水栓塞,虽然发病率低,但是一旦发生,非常可怕,临床上要引起高度重视,及时防治。
通过此次培训,加深了医护人员对羊水栓塞治疗原则的认识,抢救成功的关键在于早识别、早诊断、早处理,对提高产科医疗技术水平及急救处理能力有较大的帮助,对保障母婴安全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羊水栓塞知识科普
羊水栓塞是近年来的一个热门话题,那你知道羊水栓塞到底有多凶险吗?这里为大家普及一下:
羊水栓塞系指分娩过程中,羊水及其内容物(羊水中内容物包括:扁平上皮、毳毛、胎脂、胎粪、粘蛋白等)进入母体血循环后引起的肺栓塞、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肾功能衰竭或骤然死亡等一系列严重症状的综合征,为极其严重的分娩并发症,亦为造成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发病机制
1、肺高压,急性呼吸循环衰竭羊水及其内容物一旦入血先栓塞肺小血管发生机械性梗死,继之刺激肺产生和释放前列腺素E2、5-羟色胺等物质,使肺血管痉挛引起肺动脉高压,发生右心衰竭,肺血流灌注下降,有效的气体交换不足,发生急性呼吸衰竭。
2、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羊水富含组织凝血活酶、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等,这些促凝物质激活凝血系统发生DIC(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在激活凝血系统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病理变化,破坏纤维蛋白原,造成血不凝的大出血,加重休克。
3、过敏性休克羊水中的这些微栓物质作为过敏原(有胎粪污染的羊水含量更高),能刺激机体产生如组胺、白三烯等化学介质发生过敏性休克。
4、多脏器功能衰竭上述的病理变化,可先后或同时发生,组织器官缺血缺氧使母体多脏器受累,以急性肾功能衰竭多见,若2个或2个以上器官发生功能衰竭,病死率几乎%。
二、引起羊水栓塞的原因
一般情况下,羊水很难进入母体循环。羊水栓塞的诱因有:高龄初产,经产妇,宫缩过强,急产,胎膜早破,胎盘早期剥离,前置胎盘,子宫破裂,剖宫产等。羊膜腔压力过高,血管开放,胎膜破裂,使羊水从子宫创口进入母血循环。
三、那如何预防呢
至今人类医学的产前检查没能研究出好的预防措施,但是我们能做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医生们的预防措施:(1)严格掌握指征,合理使用缩宫素,防止宫缩过强;(2)不过多干扰产程的自然进程,不宜随便行扩张宫颈及人工剥膜。人工破膜要在宫缩间歇时进行;(3)避免产道损伤、子宫破裂等,避免创伤性阴道手术;(4)警惕诱因;(5)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术中,保护好子宫切口上的开放性血管等。
2、准妈妈们的预防措施:(1)定时产前检查,积极治疗合并症;(2)防止胎膜早破、生殖道感染;避免负重和防止腹部被撞击;(3)在分娩的过程中,如果出现胸闷、烦躁、寒战等不舒服的感觉,及时告诉医生;(4)必要时积极配合医生及时剖宫产等。
四、羊水栓塞的抢救措施
一旦发生羊水栓塞,医生会启动紧急预案,积极采取救治措施。(1)改善低氧血症;(2)抗过敏;(3)抗休克;(4)防治DIC;(5)防治急性肾功能衰竭;(6)预防感染等。
羊水栓塞的发病率很低,孕期准妈妈们不要过分担忧。一旦分娩中或分娩后发生这种情况,产妇和家属一定要和医护人员及时并良好有效的沟通,针对情况及时处理,尽全力将病情控制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