佗城考古前宜缓建旅游设施
省文史馆专家考察组就相干问题向省政府提出保护开发建议
“你们一定要先作考古勘探,再斟酌旅游设施的动土问题,说不定赵佗故居的遗址就在越王井附近地下。千万千万,千万不要毁了!”这句话,考古专家曾骐教授反复说了多遍,广东龙川县文化局局长王洪涛也反复说:“放心,我们一定尽快去请考古勘探队。”
龙川县佗城要打造南越王赵佗的历史文化品牌,弄千年古镇旅游开发。为让保护和开发都做到点子上,广东省文史馆近期组成佗城历史文化专家考察组,前往实地展开调研活动。
广州与佗城的相同之妙
佗城是古龙川县城所在地,南越王赵佗还没有称王之前,曾是这里的首任县令。如果仅仅从公路边的水泥建筑看去,乃至不能使人相信这里有一座2219年历史的古城。好在有县文化局干部领路,一行人进入古城腹地,在一片片豁然开朗的空阔地带和老街上,越王井、南越王庙、古城墙、学宫、学棚、六角亭、古民居群……千年古城深藏不露的文化底气才逐一展现出来。
佗北京国际白癜风医院城之“古”,与广州城历2000余年不变城址有大致相同之妙―――虽然现在的龙川县城已搬到数千米以外的老隆镇,但迁移的历史仅为56年,2000余年来,不管古龙川县的行政归宿如何变动,县城的位置都一直在佗城。文化局干部特地带去观察佗城镇政府所在地,那里正是当年赵佗县衙所在,从那时直到民国末年,这块风水宝地一直是龙川县的行政心脏。
图:建于康熙七年的学宫现存大成殿、明伦堂和尊经阁。(何奔摄)
越王井一带尽快展开考古
考古学专家、中山大学教授曾骐在本文开篇时说的那番话,就是在越王井旁边说的。
根据文献记叙,此井已有2000多岁。文史馆一行人到来的时候,越王井一带正在作大面积拆迁,以开阔古遗址视野。文化局干部介绍说,与越王井相呼应,这一带将修建古色古香的茶楼,届时人们可以边品茶,边发怀古之幽思。曾骐教授闻此言即作提示:“依照古人生活习惯,有井水的地方,周边常常有重要的房屋建筑,极可能赵佗故居也在附近。因此建茶楼之前,必须先作考古发掘,看看地下有没有古遗址,如果确有发现,那就是件了不得的事情。”
现在的越王井,用红砂岩石筑起了半人高的井台,曾骐教授感到情况不对,遂翻出越王井的历史图片。图片上,老井于唐朝修整时的形态并没有半人高井台,井沿与地面基本持平。随行的文化局干部告知他,越王井于1997年又曾重修过,当时人们保护文物的热忱很高,但是对文物保护的知识缺少了解,仅仅从美观和安全因素斟酌问题,新筑了高大的井台。曾骐教授仔细观察了井的情况,发现老井台虽被压在新井台之下,但原物形状并没有破坏,为此多少感到欣慰。
图:越王庙古朴庄严。
不乱修文物也是一种保护
在采访中了解到,龙川人的文物保护意识已有很大提高。
文化局干部告知,在越王井拆迁工地现场,就在当天上午,县文化馆会同其他职能部门有过一次紧急会商。原来,他们正在讨论拆迁方法―――如果使用大型机械拆迁,可以加快速度;但是,文化局干部却坚持要人工拆迁,缘由是可以完全保存旧砖瓦,留作今后维修古建筑时使用。经过一番讨论,大家达成共鸣,宁可放慢工程速度,也要保存旧砖瓦。“这样虽然给工作带来更多困难,但是旧东西都是宝,花多少钱都不能买到的宝!”县文化局的王洪涛局长说。
当地文物干部带队考察佗城学宫时,特别提请大家注意视察学宫内高大的圆木柱。8根支持大殿的大柱全部都用金属支架加北京治疗白癜风固了,前廊的6条横梁也用支架托起。王洪涛说:“保住学宫不倒,在我来讲就算完成了保护任务。”见有疑问,他解释说:“我们现在穷,没有条件做更高水平的维修,所以宁肯不动,不乱修也是保护。把越王井、学棚、越王庙好好地保下来,留着给子孙后代有条件时再修,这就算是对得住后人了。”
图:骆屋建筑结构严谨,布局公道。
专家建议寻觅赵佗汉城墙
省文史馆通过组织考察活动,完成了调研报告,并向省政府提出建议―――
建议寻觅沉睡于地下的800米汉城墙。据文献记载,赵佗时期的城墙有图位,但无地面遗址。专家们建议选择有秦、宋城墙堆叠处进行钻探试掘,在没经考古勘探证实之前,不适宜在佗城保护区域内再造“秦城”,建设“文化广场”更无必要。
建议参照广州出土的越王井维修佗城的越王井。佗城越王井是当地仅存的极重要的赵佗时期文物,唐朝和现代都重修过,但没人知道重修前的形态是怎样的。广州南越国宫署殿侧出土的越王井则较好地保存了汉井原貌,极具参考价值。
建议在越王井一带进行考古钻探,若发现秦朝居住遗址,可与古井组成完善整体,彰显越王井的文物价值。
建议通过政府引导,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宗祠的整修,营建一条集后人寻根、文人采风、旅人寻俗、商人营销为一体的“百姓街”。现佗城存138个姓氏,保存较好的宗祠有38个,大多数都集中在“百姓街”上。
专家们还就学宫、学棚等的保护与开发提出了系列建议,并建议省财政加大对佗城名城保护开发的专项资金投入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