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疾病症状
治疗方法
疾病后遗症
疾病诊断
预防策略
饮食保健

萌芽中的肿瘤心脏病学机遇与挑战

萌芽中的肿瘤心脏病学:机遇与挑战

作者:夏云龙张运

文章来源:中华心血管病杂志,,45(3)

近年来,随着肿瘤诊疗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基因学指导下精准医学的推进和靶向治疗等技术的实施,肿瘤患者生存期不断延长,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很多类型的肿瘤经过治疗逐渐以一种慢性病的模式长期存在。与此同时,研究显示有大量的肿瘤幸存者死于非肿瘤原因,心血管疾病是主要死因之一。

一方面,很多肿瘤治疗过程本身伴随着潜在的心血管毒性,进而可能影响肿瘤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另一方面,随着人类预期寿命的延长,高龄人群在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基础上罹患肿瘤成为多发现象,两者治疗间的相互干扰成为潜在医疗问题。

同时,肿瘤学科和心血管学科的迅猛发展使得单一学科的医生很难快速掌握对方学科的治疗进展及其给相关疾病带来的预后变化,进而影响对治疗合理性的综合判断。学科间交叉知识的掌握对该类患者的治疗愈发重要。

因此,肿瘤心脏病学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在心血管学科与肿瘤学科飞速发展的时代应运而生。

1

肿瘤心脏病学的命名

目前,国际上肿瘤心脏病学的命名处于争议状态。年国际上首个"肿瘤心脏病学病房"(Onco-CardiologyUnit)在德克萨斯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建立,年国际心脏肿瘤学会(InternationalCardioncologySociety,ICOS)由欧洲癌症中心成立,以期推动多学科合作,改善肿瘤患者预后。

其后,Onco-Cardiology,Cardio-Oncology,Cardioncology等用法均在不同的文章中有所体现。其命名存在争议,一方面与该学科为心脏与肿瘤的交叉学科,孰前孰后并不影响学科自身的属性,另一方面也与英语语言习惯有关。

而在汉语语境下,当命名为"心脏肿瘤学"时,在该新兴交叉学科的观念和理解仍未广泛认知的时候,极易被误解为心脏本身的肿瘤所衍生的学科,进而影响相关知识的理解和理念的推广。

而"肿瘤心脏病学"则更易于反应这一交叉学科的主要含义,即肿瘤治疗过程中所面临的心脏损伤与心脏毒性,同时也避免了传播过程中的误读,更利于推广和宣传。因此,笔者认为无论英语中该学科的用词如何,汉语应该称之为"肿瘤心脏病学"。

2

肿瘤心脏病学的学科定位

作为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目前定位总体明确,但内涵与外延在细节上仍在不断完善。笔者认为肿瘤心脏病学的学科定位应主要涵盖以下几方面:抗肿瘤治疗引起的心血管毒性;肿瘤合并心血管疾病;肿瘤和心血管疾病的共同危险因素及其干预;心脏占位病变(良性与恶性)。

1.抗肿瘤治疗引起的心血管毒性:

肿瘤放化疗包括靶向治疗过程中引起的心血管毒性事件早已引起了医生的注意,并可见大量的研究。

遗憾的是,既往多数心血管领域的经典研究都将恶性肿瘤患者排除在外,肿瘤心脏病学领域可供临床参考的循证医学证据十分有限,虽然一些研究证实β受体阻滞剂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治疗可以改善患者预后,另有研究显示肿瘤治疗过程中一些生物标志物以及超声心动图的监测十分必要,但大多来源于单中心小样本的研究结果,临床中并没有真正地展开监测和干预。

基于此,欧洲学者于年设计并开展了全球首项针对肿瘤心脏病患者的大规模临床注册研究"Cardiaconcologytoxicityregistry"。

与此同时,欧洲心脏病学学会(ESC)于年撰写了此领域首部立场性文件——"ESC癌症治疗与心血管毒性立场性文件"("ESCpositionpaperoncancertreatmentsandcardiovasculartoxicitydevelopedundertheauspicesoftheESC







































甲氧沙林价格
白癜风小偏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ufmec.com/jbzd/8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