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5月5日,是第九个世界肺动脉高压日。
肺动脉高压是一个病因复杂、涉及多个学科的恶性疾病,被称为「心肺血管系统的癌症」。传统药物治疗时代,我国肺动脉高压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20.8%;进入靶向药物时代后,我国肺动脉高压患者的5年生存率有了一定的提高,达到了54%1。然而,根据日本冈山县医学中心年的一项统计,经过早期联合用药,日本患者的5年生存率高达96%,10年可达78%2。通过提高国内肺动脉高压的规范化诊疗来改善肺动脉高压患者预后势在必行。年,肺动脉高压的新型靶向药物——波生坦、马昔腾坦、司来帕格、利奥西呱全面纳入医保,这一利好政策必将为中国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规范化治疗带来重大获益。
在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及医保新形势下,北京医学奖基金会中国肺动脉高压协作网正式启动「肺动脉高压规范教育学院项目」。项目旨在通过联动线上「肺动脉高压云课堂」和线下「肺动脉高压大师班」,促进肺动脉高压规范化诊疗的发展,促进肺动脉高压多学科协作。
中医院程显声教授程显声教授提到,「肺动脉高压规范教育学院项目」的启动对于肺动脉高压防治研究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国肺动脉高压的诊疗与国内外指南尚存在一定差距,临床上诸多问题尚待进一步提高:诊断延迟
患者从症状出现到确诊平均时间为30个月,诊断的延迟必然影响患者的早期治疗,延误治疗时机则会影响患者的生存和预后3。预后评估需规范
肺动脉高压的预后评估,不仅仅是根据肺动脉压力的高低来评判,临床上应该进行包括右心功能评估在内的多参数的综合、全面评估。治疗尚待进一步提高
我国在年以前没有肺动脉高压靶向治疗药物,患者病死率高,预后差。年随着波生坦、伊洛前列素先后在国内上市,截至目前,已经有十几个靶向药物在中国陆续地被批准应用于临床。所以整体来讲,临床治疗方面有着很好的一个进步。当然即使是这样,由于医保的问题,由于我们医生的经验的问题,由于很多具体的一些情况,所以我们在积极治疗上还是有一定的不足。早期的药物联合治疗,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希望通过「肺动脉高压规范教育学院项目」来逐渐提高临床早期联合的应用。波生坦、马昔腾坦、司来帕格、利奥西瓜等新型靶向药物已经列入国家医保,这一利好政策将有利于临床医师的选择,对于患者可以应用更好的联合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的预后。加强多学科合作和临床继续教育
由于肺动脉高压涉及多种病因,患者通常需要辗转多个科室才能最终确诊。在全国范围内,从事肺动脉高压的专业医疗人员相对匮乏,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包括心内科、呼吸科、心外科和风湿免疫科等涉及肺动脉高压诊疗的非肺动脉高压专业医生对疾病的认识水平尚待提高,临床多学科会诊意识尚待进一步加强。「因此,在疫情期间,我们的「肺动脉高压的规范教育学院项目」正式启动,有着很深远很重要的现实意义,甚至于很重要的历史意义。在疫情期间,我们仍要继续进行肺动脉高压的教育,继续进行多学科的学习,等到疫情改善以后,我们线下还有实际上的一些临床操作培训班。」程显声教授呼吁,「临床各个科室不同专业的医生,更多的对肺血管病,肺动脉高压感兴趣的医生及医护人员都能积极参加我们这个活动,进一步促进中国肺动脉高压防治研究事业的发展。给患者更好的诊断和更好的治疗,能够真正达到更好的、更高的肺动脉高压防治研究水平。」「肺动脉高压云课堂」邀请领域大咖每期分享肺动脉高压的规范化诊疗干货,诚邀各个科室对肺动脉高压/肺血管疾病感兴趣的医生上线收看,积极参与互动。请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