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E是最常见的PE;99%是血栓;?可导肺心病;?15%发生梗死;?90%的栓子来源于深静脉血栓(DVT)
流行病学:西方:DVT1‰,PE0.5‰?
中国:少见病,原因:医生对该病认识不足;缺乏必要的诊断手段。存在“三多一少”现象!(多发性、多不规范治疗、多学科性、少诊断)
高危人群:
1、重大手术后;(搭桥)
2、下肢和盆创伤或手术后;(骨折)
3、深静脉栓塞史或深静脉炎。(原发、置管)
4、下肢静脉回流障碍(如严重静脉曲张);
5、长期卧床不起;
6、妊娠和产后;
7、其它:>60岁、肥胖、血液高凝状态,肿瘤、口服避孕药物等
VTE的易患因素;
强易患因素(OR10,s)重大创伤、外科手术、下肢骨折、关节置换、脊髓损伤等;
中等易患因素(OR2-9,M)膝关节镜手术、自身免疫疾病、遗传性血栓形成倾向、炎症性肠道疾病、肿瘤、口服避孕药、激素替代治疗、中心静脉置管、卒中瘫痪、慢性心力衰竭或呼吸衰竭、浅静脉血栓形成;
弱易患因素(OR2,W):妊娠、卧床3d、久坐不动(如长时间乘车或飞机旅行)、老龄、静脉曲张.
临床症状
症状多样性和非特异性。
常见症状有:
1、呼吸困难;2、胸痛;3、晕厥;4、烦躁;5、咯血;6、咳嗽;心悸
体征
1、呼吸系统:呼吸频率快,紫绀。双肺可闻哮鸣音,湿罗音,偶有胸膜摩擦音或胸腔积液的相应体征;
2、心脏体征:心率快,P2亢进及收缩期杂音;三尖瓣反流性杂音;心包摩擦音或胸膜心包摩擦音;可有右心衰体征如颈静脉怒张肝大伴压痛;肝颈回流征(+)等。
3、下肢静脉炎或栓塞的体征:有一侧肢体肿胀(比对侧>1cm以上,髌骨上15cm,下10cm)局部压痛及皮温升高。
辅助检查;
1、血气分析:PaO2下降;
2、D二聚体强阳性:mg/L;
3、x光胸片:典型的改变是呈叶段分布的三角形影,也可表现为斑片状影、盘状肺不张、阻塞远端局限性肺纹理减少等。小的梗塞者x光片完全正常。可合并胸腔积液和肺动脉高压而出现相应的影像学改变。
D二聚体在肺栓塞诊断中的价值
旧指南仅建议ELISA法作D二聚体定量检测,并认为定量<ug/L可基本排除急性肺栓塞。
共识分别对ELISA法、乳胶凝集法、全血红细胞凝集法D二聚体定量检测方法作出叙述,并建议用D二聚体定量结合临床评分排除急性肺栓塞以简化诊断程序。
三种D二聚体测定方法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地位
VidasDD(快速ELISA)ug/L+PTE低
Tinaquant(定量乳胶法)ug/L+PTE低
SimpliRED(全血红细胞凝集法)ug/L+PTE低
阴性预测价值高
因此血浆D二聚体测定的主要价值在于能排除急性PE,尤其是低度可疑患者,而对确诊PE无益。中度PTE----阴性-----仍需进一步检查。高度可疑急性PE的患者不主张进行D二聚体检测,因为此类患者,无论采取何种检测方法、血浆D二聚体检测结果如何,都不能排除PE,均需采用CT肺动脉造影等进行评价。
诊断:
有存在肺栓塞的易发因素的患者,尤其是有下肢静脉栓塞表现者,有以下临床表现者应为PE。
1.突发原因不明的气促、劳力性呼吸困难和紫绀,又不能用原有的心肺疾病所解释。
2.突发性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肺梗塞三联征。
3.不明原因的急性或进行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可伴有休克、昏厥或心律紊乱。
4.基础疾病急剧变化或肺炎样表现,但经过抗感染治疗无效,或者不明原因的急性胸膜炎等,亦要注意PE的可能性
鉴别诊断:
一、冠心病
二、肺炎
三、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四、主动脉夹层
五、胸腔积液
六、晕厥
七、休克
临床分型:
一、急性肺血栓栓塞症
1、大面积PTE:休克、低血压2、非大面积PTE:
二、慢性肺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1、肺动脉高压2、肺心病
急性肺栓塞:
一、急救措施
l.一般处理:宜进行重症监护,卧床1-2周,剧烈胸痛者给止痛剂、镇静剂。
2.纠正急性右心衰竭(多巴胺等)
3.防治休克。
4.改善氧合和通气功能吸氧或无创面罩通气,必要时气管插管人工通气。
溶栓并发症及注意事项:
主要的并发症是出血,发生率约为18-27%。
(1)在溶栓期间应避免作穿刺,要使用保留针头。
(2)要监测血小板,D-二聚休,凝血四项。
(3)如有出血时予以以羟基苄胺或6-氨基已酸治疗;严重者可补充纤维蛋白原或输新鲜全血。
常用溶栓药物:
(1)溶栓药物与用法:
①尿激酶用法:2万IU/kg溶于0.9%N.S1OOml或5%GSml中,2小时内滴完。
②链激酶:25万IU,30min;后10万IU/h,连续24h。
③rt—PA(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成人用50~mg溶于0.9%N.Sml或5%GSl00ml中,2小时内滴完。同时应用肝素。
抗凝治疗:
溶栓结束后,2~4小时测APTT,当其恢复至正常对照值的2倍时,给予抗凝治疗。常用抗凝药有肝素;低分子肝素钠,根据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调整剂量。连用5~10天。使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钠1~3天后加服华法林3~5mg,qd.按照INR,PT的测定结果调整华法林用量,使PT较正常对照延长1.5~2.5倍。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3~6个月。并发肺动脉高压和肺心病者,疗程应延长,12月或终生。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