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或长期及持续的血压升高是心血管疾病死亡及发病的最重要风险因素。据估计,全球有10亿人受到高血压的影响,心血管疾病每年导致万人死亡,而高血压导致的死亡占到其中的一半以上。大约5%的患者其高血压有病因(如肾病),但大多数患者属于原因不明的原发性高血压。肺动脉高压是高血压的一种亚型,其发病于连接心脏右侧至肺部的动脉。肺动脉高压可能与其它疾病有关,包括结缔组织疾病,其已成为努力开发肺动脉高压特异性介入治疗的重点。
目前治疗方法
美国指南鼓励医师让最新确诊的高血压患者以饮食方式控制高血压,这种方式可在2-3周内降低血压。患者血压未能充分降低时,需要药物介入。一线药物包括已使用多年的各种非专利药物,如血管舒张剂肼苯哒嗪与米诺地尔、噻嗪类利尿药氢氯噻嗪和氯噻酮、β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与美托洛尔,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和依那普利。其它最近批准的药物现在也成了非专利药物,如钙通道阻滞剂氨氯地平与硝苯地平,以及血管紧缩素Ⅱ受体阻滞剂,如缬沙坦、替米沙坦、厄贝沙坦及奥美沙坦。最近批准的一款新类型药物是年的直接肾素抑制剂阿利吉仑(诺华;商品名:Tekturna)。
这些药物中许多因一些问题受到限制,包括存在副作用、生物利用度差及对广泛高血压患者人群缺乏适用性。尽管高血压已成为全球的一个负担,但过去10年上市的创新药物数量一直少的令人失望,大多数患者以现有的单一药物治疗达不到血压控制的目标。
鉴于现有单一药物存在的问题及开发新作用机制抗高血压药物面临的挑战,许多公司已专注于开发由两种药物或更多种药物组成的固定剂量复方药物,在过去的15年,已经有几十个这样的复方药物获得批准。把抗高血压药物制成固定剂量的复方药物有几个优势。临床试验数据表明,血管紧缩素Ⅱ受体阻滞剂缬沙坦与钙通道阻滞剂氨氯地平组成的固定剂量复方药物,在降低与钙通道阻滞剂单用相关的外周水肿方面有协同作用。固定剂量复方药物的使用也能减少单一药物的副作用,因为固定剂量复方药物中每种活性成分的剂量低于其作为单药使用时的剂量。此外,与多种单一药物一起使用相比,固定剂量复方药物有助于增加患者的依从性。因预防住院可以导致间接的成本节约,而由于较低的处方成本也导致直接成本的节约。从商业角度看,这种方式也为公司提供了一个机会,可以引入新的品牌抗高血压产品,降低仿制药对其专营权的影响。
总体来说,虽然固定剂量复方药主导了最近抗高血压药的开发,但有更多的创新药物是用于肺动脉高压。第一款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波生坦于年获批,随后第二代药物安贝生坦与马西替坦分别于年及年获批。两种5型磷酸二酯脢抑制剂西地那非与他达拉非最初获批用于勃起功能障碍,它们分别在年及年获批用于肺动脉高压。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激动剂利奥西胍被批准用于肺动脉高压,年又获批用于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环前列腺素受体激动剂Selexipag于年获批用于肺动脉高压。
后期研发线
研发线(表1)上处于最后期的抗高血压药物有含有一种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的两药或三药复方药物。坎地沙坦酯/硝苯地平及非马沙坦/氨氯地平的3期试验正在进行中,它们都是由一种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与一种钙通道阻滞剂组成的固定剂量复方药物。最近来自DISTINCT试验的结果表明,坎地沙坦酯/硝苯地平与硝苯地平单药相比更加有效,并且在降低不同种族人群血压方面有更好的效果。处于3期开发的另一个固定剂量复方药物由非马沙坦与氢氯噻嗪组成。非马沙坦是一种对1型血管紧缩素Ⅱ受体(AT1)亚型有选择性的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它在复方药物中的存在弥补了氢氯噻嗪导致的血浆肾素活性增加。这款复方药物与非马沙坦单药相比达到了更好的血压控制,并且安全性及耐受性相似。氯噻酮与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替米沙坦组成的一款复方药物也处于3期试验中。三种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利尿剂组成的三药复方产品正处于研发线后期阶段。一种替米沙坦/氨氯地平/氢氯噻嗪的复方药物已在日本获得批准,同时一种替米沙坦/氨氯地平/氯噻酮的复方药物及阿奇沙坦/氨氯地平/氢氯噻嗪的复方药物处于3期试验阶段。在所有两药及三药复方产品中,氨氯地平是优先考虑的钙通道阻滞剂,这反映了该药物心血管事件风险最小的特性及与硝苯地平相比有更长的作用时间。
几种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他汀药物的固定剂量复方药物可能会解决高脂血症与高血压相关的病症,它们也处于研发线的后期阶段。研发进度最快的是HanAll的氯沙坦/阿托伐他汀固定剂量复方药物,这款药物在韩国处于预注册阶段,在美国处于2期试验阶段。这款片剂复方药物可以使两种活性成分交替释放,这将减少副作用的可能性,并增加患者的依从性。两种其它的两药复方药物,缬沙坦/匹伐他汀及坎地沙坦酯/瑞舒伐他汀也在3期试验中。与此同时,CJHealthcare有两种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他汀组成的三药复方药物正处于开发中,唯一的差别是复方药物中使用了他汀药物。缬沙坦/氨氯地平/瑞舒伐他汀的三药复方药物处于3期试验中,而缬沙坦/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的三药复方药物处于1期试验阶段。
Kitov制药最近完成了氨氯地平/塞来昔布胶囊剂在骨关节炎患者中用于高血压及疼痛的3期试验。这款固定剂量复方药物代表了一种罕见的组合,即由一种钙通道阻滞剂与一种非甾体类抗炎药组合。塞来昔布是一种选择性口服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其旨在骨关节炎患者中提供疼痛缓解,而氨氯地平作为复方药物的一部分旨在降低血压,众所周知非甾体类抗炎药升高血压是其一种副作用。在药动学数据表明这款固定剂量复方药物能够改善肾功能之后,一项新的3期试验已在计划。
其它新兴的抗高血压药物有Esaxerenone(第一三共制药)及两种没有详细说明的药物(韩美制药的HCP和HCP)。
处于研发线后期的专门用于肺动脉高压的产品有甲基巴多索隆(Reata制药)、Esuberaprost(LungBiotechnology)及Bellerophon医疗INOpulse吸入给药的一氧化氮。
Esaxerenone是一种选择性非甾体盐皮质激素受体阻滞剂,它有可能治疗几种病症,包括高血压、心力衰竭及糖尿病肾病。第一三共制药于年9月在日本启动了3期试验,旨在对Esaxerenone同抗盐皮质激素药物依普利酮进行比较。
市场指标
年,全球抗高血压药物市场实现亿美元的销售收入(见图1),但年-年市场出现萎缩,与年亿美元的高点相比,相关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11.0%。该市场预计会进一步萎缩,由于面临仿制药的日益竞争与医疗保健供应商受到的持续成本控制压力,年抗高血压药物市场的规模将下降到亿美元(年-年的CAGR为-2.5%)。
图1抗高血压药物的全球销售
年,血管紧缩素Ⅱ受体阻滞剂有几个主要品牌药物(如第一三共的奥美沙坦、诺华的缬沙坦及勃林格殷格翰的替米沙坦)引领市场,然后是固定剂量复方药物。其它类药物有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如爱可泰隆的波生坦与马西替坦,以及吉利德的安贝生坦。除了固定剂量复方药物之外,所有药物均指单药的销售。ACEIs: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CCBs:钙通道阻滞剂
参考文献:Trendsinthemarketforantihypertensivedrugs
声明:
本文由药渡头条投稿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药渡头条立场,欢迎交流补充。联系方式:-86195转
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