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疾病症状
治疗方法
疾病后遗症
疾病诊断
预防策略
饮食保健

协和医术介入技术助推基层心血管诊疗水

甲氧沙林片治疗白癜风 http://m.39.net/news/a_9386472.html

8月25日,心内科方医院平潭分院心内科、儿科、麻醉科、超声科、影像科、导管介入室等医护人员通力合作,圆满完成7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介入治疗手术(3例动脉导管未闭、2例房间隔缺损、2例卵圆孔未闭),医院平潭分院先心病介入治疗领域的空白,标志着该院心血管病介入诊治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此次开展的七台先心介入手术,每台手术平均用时40分钟,患者术后两天出院。“医院进行手术,省去了路途奔波,且费用方面也节省了近万元,真是太好了!”患者家属感慨地说。

01

一位6岁的小女孩体检时发现心脏有杂音,经心脏彩超显示动脉导管未闭(管径宽度约3.5mm)。根据患儿病情,方军主任与心内科和儿科决定为患儿在全麻下行经皮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术中,患儿在全麻下行经皮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方军主任采用经右股静脉穿刺,通过导丝及导管、输送鞘,成功将封堵器送入未闭合的动脉导管处释放,阻断分流(6F输送鞘,06/08mmPDA封堵器)。患儿术后2天顺利出院。

02

48岁的郑女士,因反复气促1年余多,心脏彩超检查显示房间隔缺损(中央型),最大直径21mm,有软边,可见左向右分流,已经出现轻度肺动脉高压。根据患者病情及缺损特点,方军主任决定行经右股静脉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选用偏大的32mmASD封堵器成功封堵。术后患者气促症状缓解,2天后病情平稳出院。

△房间隔缺损封堵

03

正当壮年的阮先生,一个月前发生中风,一侧肢体无力,彩超发现心脏存在一个裂缝(卵圆孔未闭),很可能是引起中风的罪魁祸首。团队决定为阮先生行经股静脉卵圆孔未闭封堵术,手术顺利成功。

介入封堵术充分体现了现代微创医学的优点,其创伤小、恢复快,效果立竿见影。先心病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卵圆孔未闭等均能通过介入封堵术治疗。该技术的开展不仅解决了患者跨区治疗的烦杂,更给基层民众就医带来便捷。

科普拓展

结构性心脏病

结构性心脏病主要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和心脏瓣膜病。结构性心脏病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主要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具有不开胸、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更是外科手术高危及禁忌患者的治疗希望。结构性心脏病患者应及时就诊,适时介入或外科治疗,以免贻误病情。

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适应症

1.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老年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及部分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外科手术高危或者禁忌的不限年龄)

2.经导管二尖瓣夹合术:中-重度或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MR)患者,包括

外科手术高危或者禁忌的原发性MR(一般是腱索断裂、脱垂)

药物治疗无效的继发性(功能性)MR

3.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瓣膜条件良好的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

4.经皮左心耳封堵术:脑卒中高危且不适合长期抗凝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

5.经皮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合并不明原因脑卒中、偏头痛等高危患者

6.简单先天性心脏病:(注:部分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2岁以内可能自愈)

动脉导管未闭:大多可介入封堵(时机:一般≥6月龄)

房间隔缺损:主要为中-小型中央型房间隔缺损(时机:一般≥2周岁)

室间隔缺损:主要为膜周型室间隔缺损(时机:≥2周岁)

肺动脉瓣狭窄:大多可行经皮球囊扩张(时机:一般≥6月龄)

了解更多知识,请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ufmec.com/ysbj/12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