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我院风湿免疫科、心内四科、超声科联合举办的蓝色蒲公英云端系列会议顺利召开。会议从风湿病学、心脏病学、超声医学三个学科角度对肺动脉高压这种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的“罕见病”进行剖析,多角度直击学术前沿。会议采用线下讲座,线上同步直播方式,向大医二院相关科室及大连市风湿免疫联盟成员单位同步开放学习权限,会议内容涵盖广泛,精彩纷呈,线上线下近人参与学术交流。
会议首先由心内四科朱宁教授和风湿免疫科孔晓丹教授作开场致辞。肺动脉高压的患者由于肺部血管阻力升高而缺氧,患者会出现疲劳、乏力、运动耐量减低,生活质量较差。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疗,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的平均生存期仅为2.8年,存活率极低。风湿病中的一大类疾病——结缔组织病出现肺脏受累,也可以表现为肺动脉高压,这种疾病经积极治疗预后是明显好于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的,这也是本次学术会议的目的所在——指导专科医生早期筛查、早期诊断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推动肺动脉高压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全力保障肺动脉高压患者享有健康人生。
心衰与结构性心脏病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委员会结构心脏病学组委员张端珍教授首先带来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和治疗主题学术报告,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诠释了肺高压与肺动脉高压的定义,怎样诊断和规范治疗这种疾病,同时详细介绍了右心导管检查的适应症及禁忌症,强调了这种作为肺动脉高压诊断金标准的检查必要性及重要性,鼓励怀疑肺动脉高压患者完善右心导管检查,明确肺动脉高压的具体分型。
接下来,风湿免疫科主任、风湿病研究所所长、辽宁省青年名医孔晓丹主任带来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的诊治进展主题讲座,孔主任结合中国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诊治专家共识,深入浅出的讲解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是结缔组织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危险分层、双重达标治疗等手段可以“治愈”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同时也强调多学科协同合作共同努力改善患者预后,还肺动脉高压患者多彩人生。
心脏超声科武俊主任带来的超声心动图在肺动脉高压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应用,指出超声心动图的重要筛查作用,作为无创检查的超声心动图更容易被患者接受。武主任从超声医学角度,指出一些与右心功能、肺动脉高压相关的临床指标,提醒临床医生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