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心脏病已经成为危及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而针对心脏病的治疗手段中,心脏支架的应用引起了广泛争议。
心脏支架手术,也被称为冠状动脉支架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心外科手术。它采用介入治疗方式,通过植入心脏支架来扩张狭窄的冠状动脉,从而恢复心脏供血。
但有人却称之为“缺德害人”的罪魁祸首,认为它只是治标不治本,装上支架就等于结束,事实到底是怎样的?
01哪些情况下需要做心脏支架手术?
1、冠心病患者
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发生狭窄或闭塞引起的心脏供血不足症状,当冠状动脉的狭窄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导致心肌缺氧,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此时心脏支架手术能够通过扩张冠状动脉,恢复血流,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
2、心肌梗死患者
心肌梗死是由冠状动脉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坏死,在心肌梗死的早期阶段,植入心脏支架可以迅速恢复冠状动脉的通畅,减少心肌坏死区域的扩展,保护心脏功能。
3、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稳定型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一种表现形式,表现为压榨样胸痛,通常在运动或情绪激动时出现。通过心脏支架手术,可以扩张狭窄的冠状动脉,增加心脏血流,减少心绞痛的发作频率和程度。
4、其他先天性心脏病
如对于左右心室流出道狭窄、肺动脉及其分支狭窄,以及部分动脉导管依赖性先天性心脏病,需要长期保持动脉导管开放的疾病,患者也可以通过植入支架进行治疗。
02心脏支架属于“缺德害人”,装上人就完了?看看或许你就明白了
心脏支架是一种介入性治疗方法,可以通过在狭窄的心脏血管内植入支架,增加管腔通畅度,恢复血液流通。这样可以迅速缓解心绞痛等症状,挽救患者生命。
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心脏支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对于一些高龄或有其他合并症的患者来说,是宝贵的救命工具。
然而,心脏支架并非万能之物,也不是“装上人就完了”的奇迹。首先,它无法治愈心脏病本身,只是缓解了急性发作的症状,根治心脏病的关键在于患者的健康管理,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理、定期体检等。
如果患者只依赖心脏支架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治疗,疾病依然会逐渐恶化。其次,心脏支架植入后需要定期检查,及时排查堵塞等问题,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因此,心脏支架只是治疗手段之一,而非治疗的终点。
对于那些声称心脏支架“缺德害人”的人来说,或许他们只看到了一些不良事件的报道,忽略了其巨大的治疗效果。
我们应该客观看待心脏支架的作用和局限性,宣传正确的医疗知识,引导患者树立正确的治疗观念,如果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同一篮子里,只依赖一种治疗手段,那才是真正“缺德害人”。
03心脏放支架后,最怕3件事,若你有,最好改掉
第一件事:做了支架,万事大吉,随意停药
这是最大的误区!心脏支架手术后口服的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是不能随便停的,它们就像是给您的血管涂了一层防锈漆,防止血液在支架上凝结成血栓。如果您随便停药,那么您的支架就可能会生锈或者被血栓堵住,那就得不偿失了。
因此,您必须按照医生的指示服用药物,并定期复查血液凝固功能。
第二件事:继续不良生活习惯
很多人认为,支架置入后心血管疾病已经治愈,在后续生活中无需注意预防,这样的做法会让有心血管疾病的朋友继续吃鱼吃肉,继续抽烟喝酒,继续熬夜不运动,同时也不会按照医嘱服用应该服用的预防心血管风险的药物。
如果我们在这样的错误认知下对待心脏支架,心脑血管问题的风险就会增加。
第三件事:怕不复查
一般要求患者术后没有出现任何不适症状的,在1个月、3个月要进行常规复查,6到9个月左右进行一次造影复查。及时复查可以检查是否发生药物副作用、是否出现支架副作用、是否规范用药,如有异常可以早期干预挽救生命。
因此一定要按时复查,而且无论什么原因,如果出现胸痛、胸闷等可疑心脏症状,医院检查。
总之,心脏支架是一项重要的治疗手段,但并非唯一,它的出现为心脏病患者带来了福音,延长了他们的生命,然而它并非治疗的终点,患者仍需全面的医疗管理和日常护理,只有正确地理解和使用心脏支架,才能更好地挽救生命、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