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天气变化最为反复无常,使人容易出现种种不适症状,患上种种疾病,所以要提前做好预防工作。春季要预防哪些疾病呢?
一、上火
春天虽然气候适宜,但风多雨少,人体内的水份容易通过出汗、呼吸而大量丢失。加上天气变化反复无常,不能保持人体新陈代谢的平衡和稳定,导致生理机能失调,出现咽喉干燥疼痛、嘴唇干裂、大便干燥等“上火”症状。
预防窍门:
1.首先要生活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适当休息;
2.多吃蔬菜、水果,忌吃辛辣食物;
3.多饮水,促进体内“致热物质”从尿、汗中排出;
4.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牛黄上清丸、三黄片、青果丸等清火药物。
二、春困
“春困”主要与天气、工作、饮食、睡眠、运动不和谐有关,有时出现这种现象也是亚健康的表现。
预防窍门:
对那些已染上“春困”的人来说,可以多做深呼吸和能增加肺活量的有氧运动,多喝水,少吃油腻、热性食物,尤其是火锅。多吃些胡萝卜、白菜、柑橘等含有大量维生素的食品,摄取足够的蛋白质,有助于提升人的精力;办公室白领犯困时,可适当做头部按摩缓解症状。
三、抑郁、失眠
春天是各类精神疾病的多发期,由于气 压低,容易引起人脑分泌的激素紊乱,加上天气多变,也常常使正常人的情绪波动较快。
预防窍门:
1.对正常人来说,出现情绪波动是正常的,但要懂得调节。当发现自己情绪低落时,应注意转移不良情绪,郁闷时不妨听听音乐或参加体育活动。
2.可在风和日丽的天气里多去郊外走走,呼吸新鲜空气。
3.如果这样都排解不了不良情绪,可以找专业心理咨询师,帮助心理疏导。
四、防范冠心病
心肌梗塞等恶性突发病例近期显着增多,许多慢性病如哮喘、支气管炎和胃病患者的病情也加重了。春天是气温变化幅度最大、冷暖最不稳定的季节,也是最易复发疾病和增添新病的时节。
每年2—4月份是心肌梗塞的一个发病高峰期,主要是天气变化无常,忽冷忽热,时风时雨,常使原有冠心病的患者病情加重或恶化。
温馨提示:季节交替是心脑血管病高发之时,若出现以下症状请及时就医:
1.胸痛,胸闷,胸部紧缩感,伴有大汉,恶心等常提示心绞痛,心肌梗死等.2.头晕,头痛,肢体瘫痪常常提示高血压.3.呼吸困难,稍活动就感到气喘吁吁,夜间常常因为气促而憋醒,不能平卧,需要坐起来来才稍缓解,双下肢浮肿等常常提示严重心脏疾病导致心力衰竭.4.心悸,心慌,自觉心跳很快或有心脏漏跳感,阵发性发作,或伴有胸闷,全身无力等常常提示心律失常.5.小儿出现容易感冒,肺炎等,活动或哭闹后即出现气促,颜面青紫,体检心脏杂音,常提示先天性心脏病.6.活动后出现下肢局部疼痛,麻木或肌肉无力感,肢体停止运动后,症状又缓解,重复相同强度的运动又出现症状,休息后又可缓解,常常提示下肢动脉内由于粥样斑块形成引起管腔狭窄,此时常说明心脏,脑等重要器官血管有同样改变,须及时就诊.7.突然意识不清,跌到在地,可伴或不伴有四肢抽搐,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后自行清醒,其后无特别不适,医学上称为晕厥.许多心血管疾病可导致晕厥,如心跳过慢,各种心动过速,主动脉瓣膜狭窄,肥厚性心肌病,肺栓塞,原发性肺动脉高压,严重心肌梗死等,此时必须及时就医,否则有猝死的危险.
欢迎广大居民来电
-(姚大夫)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