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不减肥、五月徒伤悲。”为有个好身材,不少爱美人士纷纷开始了健身减肥。说到减肥,现代人有两大法宝,一个是节食,晚上不吃饭,再一个就是过量运动。想到那么多漂亮衣服穿不上,美女就开始疯狂运动,猛然加大运动量,很容易造成韧带拉伤。
运动过度别不当回事
运动过度不能掉以轻心,最危险是极有可能造成运动性猝死。运动性猝死发生率为0.25~2.3人/10万人,高危年龄在30~50岁,主要见于足球、网球、自行车、田径、游泳、篮球等运动中,还有体育棵。运动性猝死者多数有器质性疾病,心血管病(冠心病、冠状动脉畸形、心肌炎、心脏瓣膜病、肥厚性心肌病、主动脉破裂等)占首位,其次是脑血管意外。另外,运动性哮喘、肺栓塞和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等呼吸系统疾病,也可因运动而诱发或加重病情,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抢救,同样可致命。
另一种危险是发生横纹肌溶解症,则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运动过量时肌细胞会发生破裂,细胞内的肌红蛋白会大量释放到血液中,当血液流经肾脏时,肌红蛋白就会堵塞肾小管,尿液中有毒的物质不能顺利排出,而且被破坏的肌细胞还会释放出大量的钾,进入血液中会引起高钾血症,严重时可致心脏骤停危及生命。
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长跑过程中身体会出现所谓的“极点”:感觉心率加快、胸闷、呼吸困难、窒息感、头晕眼花、面色苍白、出冷汗、全身无力、恶心、呕吐等,通常经过专业训练的人比如马拉松选手很容易挺过去,但是不经常长跑的人容易在“极点”发生意外。为避免事故发生,在“极点”时刻,参赛者应该逐渐放慢速度,等身体适应后,再决定是否要加快速度。否则,极易发生意外,四肢发生运动性猝死。
那如果在运动过程中,遇到参加者发生运动性猝死,该怎么办呢?施救者应该立即让患者躺平,对其进行胸外按压,同时通知医疗急救部门,尽快使用AED进行心脏电击除颤。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运动过度?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判断。
1、清晨血压升高,脉搏增加。
2、逐渐失去锻炼兴趣,睡眠不好,食欲减退、头晕无力,记忆力减退,还会出现心情烦躁容易激动。
3、运动能力降低,运动水平下降。
4、运动时身体感到疲累、头昏眼花、局部肌肉群出现长期隐痛点的状况、多汗甚至肌肉酸痛,此时应立即停止运动。
有种方法可以通过公式可以计算“预估最大心跳数”,若运动时心跳超过此数值,则应调整运动量。
运动过量计算方式:运动后的心跳数(-年龄)*70%
举个例子,你今年35岁,那么你运动的极限心跳数就是下,超过这个数,就说明运动过度了。
感觉运动过度的时候,该怎么做?
改变运动规律调整运动计划。
1、可采用按摩、音乐电疗,超声脉冲波治疗,抗炎药物、中药,一定程度上缓解延迟性肌肉酸痛。
2、减少运动量,改变运动的内容和方式,多休息,增加睡眠。
3、必要时停止训练,重新安排生活,进行温水浴、恢复按摩,甚至进行康复理疗。
4、病愈后恢复训练时,要根据身体的感觉逐步增加运动量。
运动是需要每天去坚持的,不是每次运动量越大就越好,打篮球和健身也要把握适度,绝对不可以过度。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