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第52题病理学A型题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脏变化的主要指标是
A.肺动脉瓣下2cm处右心室壁厚度超过0.5cm
B.左心室肥厚
C.心脏重量增加可达g
D.三尖瓣关闭不全
题目解析
1.肺动脉瓣下2cm处右心室前壁肌层厚度超过0.5cm,通常作为诊断肺心病的病理形态标准。
2.肺心病时,心脏病变以右心室的病变为主,心室壁肥厚,心室腔扩张。B错误。
3.扩张的右心室占据心尖部,三尖瓣相对性关闭不全。
4.心脏重量增加,可达g。
5.C和D属于心脏的变化,但不具备特异性。A选项可作为诊断的形态标准,是心脏变化的主要指标。
本题可参考《病理学》人卫8版教材P。
本题答案
A
考点讲解
本题的音频讲解点击这里哦
一、概述
1.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可简称为肺心病,是因慢性肺疾病、肺血管及胸廓的病变引起肺循环的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升高,从而导致以右心室壁肥厚、心腔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竭的心脏病。
2.该病多在寒冷季节发病,患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1.肺疾病
(1)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最常见,COPD中又以慢支合并阻塞性肺气肿最常见。
(2)肺毛细血管床减少,小血管纤维化、闭塞;缺氧致肺小动脉痉挛,肺血管构型改建。二者均可导致肺循环阻力增加。
(3)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后负荷增加→右心肥大、扩张→失代偿时可发生右心衰竭。
2.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
如肺部受压→肺血管扭曲、肺萎陷→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肺心病。
3.肺血管疾病
如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症、反复发生的肺小动脉栓塞等。
三、病理变化
1.肺部病变
主要表现为肺小动脉的变化,包括以下几点
(1)无肌细动脉肌化,肌型小动脉中膜增生、肥厚。
(2)肺小动脉炎。
(3)肺小动脉弹力纤维及胶原纤维增生。
(4)肺泡间隔毛细血管数量减少。
2.心脏病变
以右心室的病变为主。
(1)心室壁肥厚,心室腔扩大,心尖钝圆。
(2)心脏重量增加。可达g。
(3)右心室内乳头肌和肉柱显著增粗。
(4)通常以肺动脉瓣下2cm处右心室前壁肌层厚度超过5mm(正常约3~4mm)作为诊断肺心病的病理形态标准。
四、临床病理联系
(1)原有肺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尘埃沉着病等)的临床表现和体征。
(2)呼吸困难、气急、发绀等呼吸功能不全的表现。
(3)全身淤血、肝脾大、下肢水肿等右心衰竭的表现。
(4)病情严重者
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呼吸性酸中毒→脑水肿,并发肺性脑病。
思考题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生的关键环节是什么呢?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复习利器「西综题库」,邀请好友一起免费分章节练习。
医学生考研「医学考研路上,你不孤单」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投稿及合作请联系app
dxy.cn北京治白癜风专业的医院最好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