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疾病症状
治疗方法
疾病后遗症
疾病诊断
预防策略
饮食保健

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治疗体会

中医智库医在江湖说明:于慎中老中医,与中医智库素昧平生,读了他的文章,如见其人,重实效而多有新意。

特发性肺纤维化亦称隐源性致纤维性肺泡炎,是一种原因不明、以弥漫性肺泡炎和肺泡结构紊乱,最终导致肺间质纤维化为特征的疾病,占所有间质性肺病的65%左右。近来,该病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目前对该病尚无特效药物,常用激素治疗,但有效率低于10%~30%。早期病例即使对激素治疗有反应,生存期一般也仅有5年,平均生存期只有3.2年。根据本病的常见临床表现,大致可属于中医的肺胀、肺痿、支饮、咳嗽、喘证等病证范畴。由于患者的年龄、体质、病情和病程等不同,中医对本病的辨证分型可有多种多样,如肺燥津伤、阴虚火旺、痰热内阻、气阴两虚、气虚血瘀、肺肾阴虚等等。但由于咳嗽咯痰,进行性呼吸困难,缺氧体征为本病的突出表现,故痰瘀互结,肺失宣降为其主要病机。加之肺间质纤维化患者极易引起肺部感染,故在临床中,每遇此类疾病,总以清热化痰,活血化瘀,止咳平喘为主要立法,在此基础上再适当加减,常可取效。以下典型病例资料比较完整,诊断明确,经过系统治疗和长期随访,颇能阐明上述观点,可供同道参考。

中医智库医在江湖说明:特发性肺纤维化中医治疗有比较优势,本文可以借鉴。

龙某某,男,41岁,年9月6日入院,住院号。主因进行性呼吸困难伴咳嗽、咯白色泡沫痰、关节痛2个月,近6天发热入院。入院时T37.8℃,P92次/min,R23次/min,BP14/10kPa。一般情况差,口唇甲床紫绀,双下肺可闻及细小湿音,肝肋下3cm,质软,无压痛。胸部X线片示:双下肺小斑点状阴影。胸部CT片示:两肺广泛分布多发性小片阴影,并有部分病灶融合。检查类风湿因子阳性,未找到狼疮细胞。血气分析:低氧血症(PaO2=34mmHg)。入院时诊断:两肺支气管肺炎,肺性骨关节病。

入院后用多种广谱抗菌药及地塞米松治疗,虽全身关节痛明显好转,但呼吸困难日益加重,9月29日发现口腔有霉菌感染,加用大扶康后腹胀气短加重。10月11日中医会诊:当时患者病情较重,24h持续吸氧,带氧气由家人扶坐都感呼吸困难。口唇青紫,咳嗽,咯少量黏痰,腹胀如鼓,大便正常,小便黄而味重,口苦,舌质黯有瘀斑、苔白,脉弦。处方:黄芩、杏仁、厚朴、桔梗各10g,丹参30g,瓜蒌、赤芍、川芎、槟榔、莱菔子各15g,木香6g。每日1剂,水煎服。

10月15日二诊:上方服3剂后,病情逐渐好转,腹胀明显减轻,偶有咳嗽,咯少量白痰。可自行坐起,每日下地行走数小时,气短不明显。续用上方加减治疗至11月底,病情平稳。此间西药主要应用地塞米松或强的松。12月初,患者开始咯黄绿色痰,气短加重。痰培养为绿脓杆菌。西药用复达新后,咯痰较前减轻,仍有黄绿色痰。同时出现纳呆,恶心,腹胀,动则气短,口唇紫绀,舌苔黄厚腻,脉数。用10月11日方加鱼腥草、知母各15g,桑皮、川贝母各10g。1周后腹胀消失,食欲增加。2周后咳嗽、咯痰显著减轻,痰色变白。多次痰培养为甲型链球菌,或无菌生长,查双肺无阳性体征,可下地步行数百步,无明显气短,亦无紫绀出现。12月24日,医院吸呼科专家会诊,确定诊断为致纤维性肺泡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此后一直以免疫抑制剂结合中医辨证用药,有时配合抗菌素控制感染,病情逐渐稳定。年8月3日患者出院。出院时一般情况好,生活可自理。可行走数公里,无咳嗽咯痰气短,双肺呼吸音清,心脏及腹部无阳性体征。血气分析:PaO2由入院时的34mmHg上升至63.8mmHg。患者于年底回北京家中疗养,与其爱人共同经营企业,可骑自行车在北京城内随处活动。自年至年期间,患者及其家属经常与笔者电话联系,间断服用以下基本方巩固疗效:瓜蒌、赤芍、川芎、茯苓、黄精、沙参、郁金、猪苓、连翘各15g,丹参、枸杞子、薏苡仁各30g,知母20g,黄芩10g。笔者曾于年及年两次顺道前往患者家中随访,病情一般平稳,但气短症状有逐渐加重趋势。年底其爱人来电告知,患者因肺部感染引起呼吸循环衰竭不幸病故。

中医智库医在江湖评析:特发性肺纤维化中医治疗一是辨证论治,二是注意分阶段治疗,三要注意活血化瘀和补气药的应用。

本例患者开始单用激素及广谱抗菌药治疗1月余,除关节痛明显好转外,呼吸困难等缺氧体征日益加重。结合中医辨证治疗后,症状体征很快得到显著改善,病情稳定,恢复正常生活多年,存活期达12年之久。由此可见,中药对此患者的疗效似可肯定。初诊时,患者口唇青紫,舌黯有瘀斑,为明显瘀象。呼吸困难,咳嗽,咯黏痰属肺失宣降。故用丹参、赤芍、川芎活血化瘀;黄芩、瓜蒌、桔梗、杏仁清热化痰,止咳平喘;厚朴、木香、槟榔针对腹胀如鼓而用。此后,在肺部明显感染,有黄绿色痰时,加用鱼腥草、川贝母、知母、桑皮以加强清热化痰作用,咯痰减少,痰色变白,痰培养转阴,肺部水泡音消失。缓解期,所用巩固疗效的基础方中,丹参、赤芍、川芎、郁金、连翘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瓜蒌、黄芩清热化痰;由于久病耗气伤阴,且长期应用激素,每易引起阴虚,故用枸杞子、沙参、知母养阴,黄精、茯苓、薏苡仁、山药益气健脾。根据病情不同还可随证加减。

在此需要特别提出的是活血化瘀药物在治疗此病中的重要作用。近几十年来,中西医结合对活血化瘀药物的研究获得了可喜成果。临床上对多种疾病,如心脑血管病、肝肾疾病、结缔组织病、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及肺源性心脏病等的治疗,都有大量报道。基础研究证明,活血化瘀药有多种效应。与本病有关的主要有两点,即改善微循环和影响结缔组织代谢。对丹参及川芎的研究表明,它们可改善微循环,增加局部组织营养,改善血流量及血液流变性,丹参可减少自由基的产生,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减少对肺间质细胞内胶原和基底膜的破坏,从而抑制和减少了造成纤维化的胶原合成,促进胶原降解。这些效应有助于阻断肺纤维化进程,逆转了肺纤维化,于是纤维化病灶逐渐减轻。我在临床工作中,每遇肺有间质性病变的患者(根据症状及胸片所见),常在辨证论治基础上重用丹参、赤芍、川芎,每可取得较好疗效。此外,对老年人肺炎临床治愈后,但肺部音持续不消失的患者,结合辨证加用活血化瘀药,可有明显促进局部炎症吸收的作用。

原文发表于《山西中医》年2期,由中医智库编校发表,版权归原作者和原杂志所有,中医智库谨表谢意!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中医智库点评部分恐有违原文之本义,仅供参考,中医智库与您分享中医好文章!如果您或您身边的人有何需求,请







































白癜风治疗费用
云南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ufmec.com/zlff/2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