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疾病症状
治疗方法
疾病后遗症
疾病诊断
预防策略
饮食保健

肺动脉去神经术现有的证据

经皮肺动脉去神经术(PADN),由陈绍良教授提出,是一种新型微创血管内导管介入治疗,利用射频消融术阻断肺血管内膜交感神经,从而降低肺动脉压。这一技术是介入治疗肺动脉高压的新开端,更是为广大肺动脉高压患者带来“新生的曙光”。

01

First-in-ManStudy

PADN-1Phase1

21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13例接受了PADN手术,另外8例拒绝接受PADN手术的患者设为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PADN组患者术后3个月平均肺动脉压显著下降,6分钟步行距离增加明显。PADN-1研究首次证实,在对药物治疗反应不佳的IPAH患者中,PADN术可改善患者的功能和血流动力学。

研究结果于年发表在美国心脏病学杂志

02

PADN-1Phase2

2年后,这项研究的第二阶段结果在《循环:心血管介入》(Circulation:CardiovascularInterventions)公布。对66名接受PADN治疗的不同类型肺动脉高压(包括GroupI、II、IV)患者进行随访,与基线相比,术后12个月6分钟步行距离平均增加94m,PADN术后1个月和6个月PAH相关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1.5%、7.6%。中位随访天,10例患者发生PAH相关不良事件,8例患者因各种原因死亡。术后1年,患者无PAH相关事件的累计生存率84.8%。

陈绍良教授应邀在ACC进行现场报告

03

PADN-5

年2月,南京医院陈绍良教授团队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心血管介入治疗》(JACCCardiovascularIntervensions)发表了PADN-5研究结果,该研究纳入98例左心衰合并毛细血管前/后混合型肺动脉高压(CpcPH)患者,随机给予西地那非+假手术治疗和PADN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予标准抗心衰药物治疗。结果显示,与西地那非药物治疗相比,6个月随访时PADN治疗组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增加,肺血管阻力下降,临床恶化发生率降低,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方面,研究结束时,2例发生肺栓塞(西地那非组和PADN组各1例),7例死亡(西地那非组5例,PADN组2例)。该研究显示,PADN可以显著改善CpcPH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临床结局。

04

PADN-CFDA

在研的PADN-CFDA研究是一个多中心、随机、盲法、假手术对照临床试验,旨在评价PADN术仪器系统应用于经皮肺动脉去神经术治疗肺动脉高压患者有效性和安全性。

可以开展PADN术的医院,医院,医院,西安医院,医院,首都医科医院,重庆医院,医院。有需求的肺动脉高压患者可以就近就医。

5月3日09:30~11:30PADN术的发明人及践行者在线授课,扫码直达

往期回顾:

肺动脉去神经术:从理论,动物实验,到临床应用

肺动脉去神经术——中国原创技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ufmec.com/jbhyz/10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