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老龄化的加剧,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呈持续上升态势,目前患病人数约3.3亿,每5例因病死亡病例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疾病。其中,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死亡率,被称为“心血管疾病最后的战场”。
随着对疾病认识的深入以及检验医学的不断发展,生物标志物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和B型利钠肽(BNP)检测在心衰防控中的价值日益凸显。为更好地应用NT-proBNP/BNP检测,优化临床诊疗,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心血管专家委员会近日发布了《B型利钠肽及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实验室检测与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并发表于《中华医学杂志》年9月刊。
图:《共识》发布会
据悉,《共识》制定历时7个多月,汇聚了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以及来自全国临床检验、心血管疾病、急诊医学等多个学科近50位专家的经验和智慧,由中医院实验诊断中心周洲教授担任专家组组长;中医院心衰中心张健教授、医院检验科潘柏申教授作为学术顾问;中医院实验诊断中心蔺亚晖、徐芬教授以及冠心病中心俞梦越教授、医院检验科张真路教授、中医院心衰中心张宇辉教授(按姓氏汉语拼音排序)共同执笔完成。
张健教授指出:
“NT-proBNP/BNP检测进入中国已经超过20多年,对于心衰的预测、诊断和鉴别诊断、指导治疗以及预后判断起到了重要推进作用,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患者。但在临床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此次《共识》的发布,对于规范NT-proBNP/BNP的实验室检测和临床应用,指导心衰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潘柏申教授表示:
“NT-proBNP/BNP在心衰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决策和人群筛查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多年来,NT-proBNP/BNP临床应用研究及提高检验质量的实践研究也取得很多进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此次《共识》对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在临床实践中提高检测质量,规范应用NT-proBNP/BNP提供了指导意见。”
NT-proBNP/BNP应用价值广泛覆盖心血管疾病全周期心衰作为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其关键在于将关口前移,实现早筛查、早治疗,才能获得最佳治疗效果,有效降低心衰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共识》指出,一级预防对于有心衰风险(A期)或心衰前(B期)的患者非常重要,NT-proBNP/BNP既是心室功能障碍的筛查指标,也是新发心衰的独立预测因子。
张宇辉教授介绍:
“NT-proBNP/BNP可以帮助临床医生管理心衰患者,既能用于心衰一级与二级预防,又可评估心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此外,NT-proBNP/BNP还可用于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肺动脉高压、肺栓塞、冠心病及慢性肾病等患者的预后评估,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前及肿瘤患者化疗前的心血管风险评估等。但NT-proBNP/BNP的检测结果应始终与其他临床信息结合使用。”
重视检测影响因素确保高质量检测结果NT-proBNP/BNP是临床应用广泛的心脏功能生物标志物,代谢过程复杂、检测结果影响因素众多。
张真路教授指出:
“检测工作者及临床医生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