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疾病症状
治疗方法
疾病后遗症
疾病诊断
预防策略
饮食保健

心内一科迁至新址

在院领导及医务部等相关科室的指导和帮助下,根据我院总体发展规划需要,年3月27日上午,心内一科正式搬迁新址。整个搬迁过程中,科室在严格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采取一对一、点对点的方式,即一名医生和一名护士全程陪伴一名病人转运至新病区对应的床位上,全方位保障患者的身体及财产安全,使整个搬迁工作安全、有序、高效地完成。医院心内一科是赤峰市率先通过认证的“国家标准化心脏康复中心”及“心房颤动综合管理中心”“中国心衰中心建设单位”。新址位于医院2号住院楼19楼西侧,科室除了设置普通病房开展常规诊疗外,还开展双心治疗、心肺运动试验评估、6分钟步行试验评估、营养评估、运动康复治疗、体外反搏治疗等特色化治疗,为病人制定个体化五大处方(药物处方、运动处方、营养处方、心理评估及睡眠管理、戒烟指导及危险因素管理),为心脏病患者制定个体化、阶段性诊疗——心脏康复方案,提供一站式的心血管疾病预防、诊治、护理、康复治疗服务,以及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全面、全程管理服务和关爱,为众多冠心病、心肌病、心衰、高血压、心律失常等病人,守护健康。

Q1:什么是心脏康复?

心脏康复是在心脏病专业治疗基础上,重视非药物治疗对于疾病的治疗作用,主要是通过指导心血管疾病患者形成正确的生活方式,包括科学的运动,心理的调节与疏导,健康的饮食,控制体重,戒烟等各方面的措施,强调给予心血管疾病患者全面的医疗指导与关怀,安全有效地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一些并发症,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延长寿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Q2:什么人群会需要心脏康复?

1.冠心病、心肌梗死、稳定性心绞痛、稳定性心力衰竭、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冠状动脉搭桥术后;

2.其他类型心脏外科手术后(人工血管置换、心瓣膜置换、心脏移植等);

3.原发性高血压;

4.高脂血症;

5.糖尿病;

6.肥胖及代谢综合征;

7.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不明原因的心悸、心慌、胸痛、胸闷、头昏、头痛、乏力、失眠等症状);

8.左心功能不全(各类心脏病,临床稳定);

9.不明原因的胸痛、呼吸困难;

10.自身保健、健康咨询。

Q3:心脏康复为思考带来什么?

1.改善心血管病症,缓解胸闷、胸痛,降低再次发病的概率,延长寿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

2.改善因心脏病导致的体力下降和情绪问题,帮助患者回归家庭及社会,提高生活质量。

3.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进展。

4.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5.增加血流灌注。

6.促进侧支循环形成及血管重生。

7.促进神经功能重塑。

Q4:心肺运动试验是什么?

是目前国际上普遍使用的衡量人体呼吸和循环机能水平的心肺功能检查之一,是在负荷递增的运动中测量人体的心肺功能指标,进而了解呼吸和循环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贮备能力。可辅助用于功能性运动耐量的评价、疾病的诊断及判断治疗等,具体适应证如下:

1.外科围手术期风险评估;

2.评定运动耐量及功能受损的严重程度及危险分层;

3.疾病鉴别诊断,如心源性或肺源性呼吸困难等;

4.评价药物或/和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

5.制定个体化运动处方,规范指导心脏病患者的运动康复;

6.了解运动过程中的各项指标;

7.评价运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8.危险分级以及确定是否监护和运动强度;

9.指导日常生活中的活动量。

Q5:6分钟步行试验可以做什么?

6分钟步行试验(6MWT)是亚极量运动试验的一种。是让患者采用徒步运动方式,测试其在6分钟内以能承受的最快速度行走的距离。能较好地复制患者日常生理状态、反映患者生理状态下的心功能,是一种无创、简单、安全的临床试验。现国内外将其作为对中、重度疾病患者全身功能状态进行综合评价的手段之一。相对于NYHA分级而言是定量指标,更为客观。具体适应证如下:

1、用以评价中、重度心肺疾病患者的治疗疗效;

2、对于肺移植、肺切除术、肺叶部分切除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心衰患者治疗前后的观察;

3、单独测量慢阻肺、肺纤维化、心衰、周围血管病、纤维肌痛综合征、各类老年病患者的运动功能状态;

4、对于心衰、慢阻肺、肺动脉高压预后评价;

5、外科围手术期风险评估;

6、制定个体化运动处方,规范指导心脏病患者的运动康复;

7、指导日常生活中的活动量。

Q6:什么是体外反搏?

体外反搏是一种通过体外无创性按压下半身的方法,减轻和消除心绞痛症状,改善机体重要脏器的缺氧缺血状态,同时也是一种用于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医疗设备。它是通过包裹在双下肢和臀部的气囊,在心脏舒张期对气囊充气加压,促使肢体动脉的血液驱返至主动脉,使舒张压明显增高,为心脏增加血流,降低心脏后负荷;在心脏收缩期气囊迅速排气,压力解除,促使主动脉内收缩压下降,最大限度减轻心脏射血期阻力,血液加速流向远端,从而达到反搏效应。具体适应证如下:

1.对缺血性心血管疾病有明显改善,如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无症状性心肌缺血、陈旧性心肌梗死伴有心肌缺血、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I-III级)等。

2.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有明显改善,如脑动脉硬化、脑血栓形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梗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综合征(包括椎动脉型颈椎病)(脑源性和颈源性)老年性痴呆、血管性头痛等。

3.对缺血性眼科疾病有明显改善,如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等。

4.对缺血性耳疾病有明显改善,如突发性耳聋、耳鸣等。

5.对缺血性肢体疾病有明显改善,如动脉硬化性血管闭塞、血栓闭塞脉管炎、末梢循环障碍等。

6.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肥胖、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吸烟、缺乏体力活动等心血管危险因素者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7.预防疲劳,亚健康人群和老年人的保健。

?供稿丨心内一科戴丽君?编辑丨李丹?审核

邓新颖连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ufmec.com/jbzd/130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