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市一名26岁的姑娘被诊断为脑梗塞。姑娘年纪轻轻,也毫无基础性疾病,为何会突发脑梗塞?病根竟在心脏——先天性卵圆孔未闭。据介绍,40%不明原因的年轻脑梗患者中,约有三成是因该异常发病。专家提醒,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如果存在不明原因的偏头痛、头晕甚至脑梗等症状,就应该引起注意,看是否因为卵圆孔未闭所致。
生活健康规律却罹患中风
小茗(化名)是泉州市某单位的一名办公室工作人员,平时生活饮食规律,也有体育锻炼运动的好习惯。然而,前不久,小茗乘坐飞机到上海,在下机搬运行李时,突然感觉头部晕眩。
小茗刚好有认识的医生朋友,她马上打电话将症状告诉了他。朋友了解症状后,医院检查一下。
医院一检查,发现脑干梗塞。“医院检查治疗,否则延误治疗,后果不堪设想。”福大附二院心内科副主任王振华博士说。
然而,平时,小茗并没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动脉硬化、房颤、瓣膜病等基础性心血管疾病,怎么会年纪轻轻出现中风呢?几天后,小茗来到福医大二院心内科做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最终,医生在她的心脏上发现一个小洞——卵圆孔未闭,正是脑梗的罪魁祸首。目前,小茗在接受了卵圆孔未闭介入封堵手术后,身体恢复良好。卵圆孔未闭堵住了,反常血栓便不会跑到脑袋里了,日后再发脑梗塞的风险也降低了。
“简单地说,就是她的心脏上多了个“小心眼”。”王振华说,这个“小心眼”被称为“卵圆孔未闭”。每个人都有“卵圆孔”,这是胎儿时期循环系统的一个重要通道。胎儿在母亲的子宫中无法呼吸,母亲的血液通过胎盘输送到胎儿心脏。来自母亲含氧量高的血液通过卵圆孔,绕开肺循环,直接从右心房流向左心房,从而供给胎儿全身的血氧。
新生儿出生时,随着第一声啼哭,右心房压力骤降,致左心房压力高于右心房,使左侧的原发隔部分紧贴在右侧的继发隔上,发生功能性闭合,1-2周后70%达到解剖上的闭合,在出生1年内,幼儿卵圆孔闭合人数比例达到75-80%,闭合后的卵圆孔在房间隔右房侧遗留一浅凹,称卵圆窝。若幼儿一岁后卵圆孔仍不闭合称卵圆孔未闭。卵圆孔未闭是目前成人中最为常见的先天性心脏异常,在正常人群中约4人中即可检出1人患有此病
“小心眼儿”有大隐患心电图X线片“看”不出事
一般情况下心脏左心系统压力高于右心系统,卵圆孔呈现功能性闭合,不会引起右向左分流,因此并不出现症状。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则有可能出现一过性或持续性右心房压力高于左心房压力,出现右向左分流,埋下大隐患。
王振华说,一般情况下,只有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由于脱水、排汗、自身血细胞血小板增多、血流缓慢、服用避孕药等原因产生的血液浓缩、黏滞度增加可诱发血栓形成)、右房压力增高(如屏息用力的瓦沙瓦动作、肺动脉高压、缺氧致肺动脉收缩)、卵圆孔未闭三个条件同时满足,才可引发意外。
王振华告诉记者,像小茗这样正是因为久坐而导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且搬行李时产生了瓦沙瓦动作,加之其卵圆孔未闭,则血栓就通过未闭的卵圆孔进入到体循环动脉系统,从而造成脑梗塞,后果十分严重。
卵圆孔未闭多无症状,难以听到杂音,心电图、胸部X线片、普通经胸心脏彩超检查均正常。因此,不易发现,也不被人们所重视。但是,卵圆孔未闭容易引起严重的危害,它与偏头痛、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栓塞等疾病有着密切关系:偏头痛患者卵圆孔未闭发生率为30-40%,有先兆偏头痛患者更是高达48-70%:脑卒中患者中约有40%原因不明,这些不明原因脑卒中患者约40-70%是由于卵圆孔未闭引起。
几类人群必须对“小心眼”进行封堵
夏季气温飙升,有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的人应该留心自己的身体状况,防患于未然,从源头上对多重疾病风险因素进行预防。对此,王振华对卵圆孔未闭患者提出以下建议:
多饮水。防止由于夏季出汗、腹泻等脱水的情况使得血液出现高凝状态继而产生血栓。卵圆孔未闭患者一定要注意多补充水分,避免血栓形成。
控制避孕药用量。女性朋友若食用避孕药则会使的血液高凝,易于产生血栓。
避免久坐。久坐会使得下肢循环减慢,血液高凝产生血栓。
血液高凝状态下不宜立即搬重物或做需要屏气用力的动作,否则容易使右心房压力增大,使得含氧量低的静脉血液或血栓通过卵圆孔从右心房流向左心房再流向脑部。
避免到高原地区。建议一定要到高原地区的卵圆孔未闭患者要做好防护措施,如带上液氧罐。
如满足条件,必须对“小心眼”进行封堵。通过卵圆孔未闭介入封堵手术治疗,利用伞状PFO封堵器堵住卵圆孔。建议中风的患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从事飞行员、潜水等高危职业的工作者,若检测出卵圆孔未闭,最好要接受手术治疗。
介入封堵治疗手术时间短、创伤极小,整个过程只需30分钟左右,术后第二天即可出院,能够有效预防脑中风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并改善脑中风预后。对于患有偏头痛患者,介入封堵治疗卵圆孔未闭也可治愈或能明显缓解患者的偏头痛症状。
来源:泉州网
值班编辑:苗菇凉
怎么样治好白癜风北京那个医院治疗白癜风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