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跑步赛事也是一场接着一场。每一个周末,对于跑友们都是热闹非凡的时候!除了晒照,还要晒新闻:这不朋友圈也传来了一些坏消息——仅上个周末两天,就有2位参加半程马拉松的选手猝死在赛道上,还全马选手血染赛场的案例!
01.半程马拉松伤人
本月出事的两位跑者之一,荆州马拉松一位50岁的跑者张某,医院通报,他是在距离半马终点米处倒地的,1分钟之内心脏除颤显示没有生命体征,医院途中告别了这个世界。而在龙口马拉松中,一位半马跑友在20.5公里处倒地,此前赶来的医护人员曾劝阻其停下,但该选手还是想要继续完赛。虽然经过紧急抢救,但该选手还是因心脏骤停猝死。你可以看到,两位几乎都要坚持到终点了,能撑着跑上20公里的人,肯定不会是完全的小白。但小编只想说,会跑步不等于能跑马拉松!再来看看百度的新闻,都是半程马拉松伤人的事故
据不完全统计,在近几年的中国马拉松已经达50多人猝死现状。另一项数据则显示,马拉松比赛中选手猝死的概率为每10万人中0.8人。而据国际体育组织统计,平均每5万名马拉松长跑者中会有一人死于心脏病突发(包括赛后24小时内的猝死者),很大一部分之在“最后的4公里”处发生意外。
为什么马拉松跑着跑着会突然死了?并且为什么是最后的4公里处?
据医学专家的研究,跑马拉松死亡,并不能简单用体质问题总结。马拉松猝死个案中,大多数人都是因为心脏病发死亡。运动性心脏猝死的发病机制可能是:人体在进行紧张激烈的运动时,体内代谢速率加快,心肌需氧量增加,此时易出现心肌缺血缺氧,缺血若超过半小时,有可能发生心肌缺血坏死,直接导致心脏骤停,从而使运动者发生猝死。
比如:一般半马跑者在跑前10-12公里时,身体还不会有太强烈的反应,甚至跑的速度会比较快,但15公里过后身体会感觉到疲劳,有些人会出现抽筋的症状进而放慢速度,而全马跑友的身体极限一般出现在30公里之后,一般最后5公里,观众加油声比较热闹,选手会加速冲刺,此时瞬间心率增加50次,心脏的供氧和耗氧系统平衡突然之间被打破,极容易发生心脏骤停的情况。
高温、低温及高湿度等,都易诱发运动性猝死。另外,喝水过多导致血钠过少也可能是致死原因。业内人常用“逆效果”来形容马拉松中猝死的个案,即通常对人有益的事情,如果过量,就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年蒙特利尔的加拿大心血管峰会上公布过一项研究数据表明,虽然经常锻炼能降低30-50%的心血管病风险,然而如果是马拉松,心血管病发的危险会提高7倍。研究者发现,在马拉松途中心脏过半数部位都会因为血液流动下降和炎症介质增加而停止活动,这种暂时性的心脏受损现象,可能是造成猝死的原因之一。
大部分马拉松猝死事件,基本上是参加半程的选手,原因可以理解为:跑者在个人意识以及对身体的掌握度上还是不够,而半马选手对马拉松的困难程度准备有所不足,杭马的2.2万份心脏体检报告中发现2名报名者患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这种情况一旦参赛,倒下的概率是99%,而且很难救回,另外还有22人有肺动脉高压以及多名左心室问题……切不可以为平时心脏没问题就是健康的
采访了几位半程马拉松爱好者,无一例外,没人特意去做过心脏检查,基本都是毛估估觉得自己身体挺好,也没有心脏病家族史就不当回事。不过他们也都强调,参加半马前都有一定的训练量作为基础,会根据心里预估成绩去冲一冲,可是不会罔顾身体反应。
02.全程马拉松伤私处
周末小编在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