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
中国医医院风湿免疫科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曾小峰
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各个学科的发展均带来了挑战,风湿免疫领域的专家们迎难而上,在基础理论和临床研究等领域均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和进展。本文从不同的疾病角度对年风湿免疫领域的学术进展进行阐述。
?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方面:东亚地区荟萃分析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患者基因组学研究筛选并确认个相关基因编码区域,包含43个新的易感基因位点。另外一项基因组学研究纳入例SLE的研究队列和例SLE验证队列,证实具有高基因风险评分(geneticriskscore,GRS)患者与疾病早发和预后不良有关。SLE患者单细胞转录组水平上研究发现干扰素刺激基因表达明显上调,且与病情活动密切相关,为解决SLE转录特征的起源并为疾病异质性的精准医疗奠定了基础。
管理方面:纳入全球16个国家的例SLE患者队列来验证年EULAR/ACRSLE分类标准,结果显示在多个亚组分析中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优于SLICC/ACR和ACR分类标准。美国风湿病学会(AmericanCollegeofRheumatology,ACR)历时两年发布《风湿病和骨骼肌肉疾病患者生殖健康管理指南》,包括12项未评级的临床实践声明和项评级建议,涵盖避孕、辅助生殖、生育能力、雌激素替代、妊娠期管理和药物使用等6大方面。由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治协作组联合制定《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立足国际前沿,结合中国国情,以临床问题为导向,以循证医学为依据,推进早期诊断,达标治疗,最终改善SLE患者的长期预后。同时,首份《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发展报告》也面向全国发布。
治疗方面:SLE生物制剂时代即将到来。NEJM发布的BLISS-LN研究,针对活动性狼疮性肾炎患者为期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Ⅲ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标准治疗基础上联合贝利尤单抗治疗组在所有4个关键性终点数据上均显著优于安慰剂组;同时在针对儿童SLE的Ⅱ期研究结果取得跟成人一致的疗效和安全性。贝利尤单抗已于年12月通过国家医保局审批纳入国家医保目录。由我国主导研发的泰它西普,能够同时阻断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和增殖诱导配体(APRIL),在治疗SLE的关键性Ⅱ期研究中达到主要研究终点,已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交上市申请并即将获批。
(赵久良李梦涛)
?类风湿关节炎年,尽管受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但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领域仍然取得了很多重要的进展。针对新冠肺炎对风湿免疫病患者健康的巨大威胁,欧洲抗风湿病联盟(theEuropeanLeagueAgainstRheumatism,EULAR)发布了《SARS-CoV-2背景下EULAR对风湿和肌肉骨骼疾病管理的临时推荐》,对类风湿关节炎和其他风湿性疾病患者在新冠肺炎疫情下的预防、访视、治疗调整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意见。
年ACR线上年会上,ACR发布了新版RA管理推荐的草案,在新版推荐中,除了对于中高疾病活动度患者的初治治疗进一步强调了甲氨蝶呤的地位外,还提出了很多新的建议,如对于低疾病活动度患者有条件地推荐羟氯喹作为初始治疗药物;对于MTX初始治疗失败的患者,不再把传统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isease-modifyinganti-rheumaticdrugs,DMARD)三联治疗和生物类/靶向合成类DMARDs放在同等地位,而是有条件地推荐首选后者;在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方面则提出酌情推荐不使用激素优于短期使用激素;另外在草案中对合并皮下结节、肺部病变、心衰、淋巴增殖性疾病、乙肝、脂肪肝等合并症患者的治疗做出了推荐。
新的药物方面,Janus激酶-1抑制剂Filgotinib和白细胞介素-6抑制剂Olokizumab分别在ACR和EULAR年会上报告了其3期临床研究的结果,均显示出了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我国,T细胞共刺激信号调节剂阿巴西普在年正式上市,成为我国上市的第一个通过T细胞途径治疗RA的生物制剂,为我国广大RA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武器。
(姜楠田新平)
?干燥综合征医院报道了在B细胞中上皮间质相互作用蛋白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sjogrensyndrome,SS)发病相关,可能成为潜在的治疗靶点。另外,SS患者更易出现龋齿,不仅是由于唾液分泌功能减低,也与口腔内微生物环境改变有关。脏器受累方面,超过1/4的SS患者存在未包含在ESSDAI评价系统中的系统受累,血清α1-微球蛋白可能是SS肾脏受累的有效生物标志物,周围神经受累的SS患者通常全身活动度更高而干燥表现更少,SS相关关节炎通常是非侵蚀性的,当合并抗CCP抗体阳性时发展为RA的风险增加。我国多中心研究报道了全球最大的原发性SS相关肺动脉高压队列的危险因素、生存率及预后分层。
治疗方面,局部使用环孢素A和西罗莫司可能对干眼症有效。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提取物能够调节SS小鼠模型中的炎症反应。阿巴昔普(CTLA-4受体融合蛋白)、ianalumab(BAFF受体阻滞剂)和ofatumumab(CD20blocker)对SS患者较严重的临床表现可能有效。SS的淋巴瘤前期(如冷球蛋白血症血管炎,持续的腮腺肿大伴严重的潜在MALT病变)采用生物制剂可能会让患者获益。针对SS患者B细胞过度增殖的新型药物,包括小分子抑制剂(如选择性Janus激酶-1、Syk、BTK、PI3Kδ抑制剂)、抗IL-7治疗,小剂量人重组IL-2治疗、抗BAFF/IL-17A(tibulizumab)、抗共刺激信号ICOS(prezalumab)、组织蛋白酶S抑制剂(RO)正处于临床试验中,期待能有更多有效的药物用于SS的治疗。
年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干燥综合征学组在《中华内科杂志》上发布了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诊疗规范。规范对诊断pSS的关键指标,血清抗SSA抗体和唇腺病理的检测给予解读和规范,以减少漏诊和过度诊断;对患者局部及系统损害的治疗给予建议并采用SS的疾病活动指数以评价疾病活动性及指导治疗。
(王立徐东)
?脊柱关节炎年是艰难的一年。尽管如此,脊柱关节炎(spondyloarthritis,SpA)在基础和临床方面的研究仍取得较多进展。在AS的发病机制方面,研究证实AS以肠道菌群失调为特征。这种菌群失调与已知炎症相关途径的微生物组的功能差异有关。在非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座中,内质网氨基肽酶1(ERAP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HLA基因座的相关性最强。研究探讨了ERAP1基因多态性与AS发病的关系,并提出该多态性可能参与AS中IL-17/IL-23通路的免疫调节。
年SpA在治疗方面进展除了各种新型生物制剂的研制和生物制剂仿制药物的开发以外,一些高质量的综述详细的指出了SpA的治疗策略。研究表明ixekizumab可用于治疗尚未应用bDMARD或对TNFi反应不足或不耐受的中轴SpA(axialspondyloarthritis,axSpA)患者。对于人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