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前,对于小宝妈来说,腹中这个即将出生的孩子,是她最大的担忧和牵挂。
去年9月,怀孕25周的小宝妈在孕检时发现胎儿心脏发育畸形,经诊断腹中的胎儿患有非常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这对于已经有过两次停胎经历的小宝妈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当时胎动非常明显,我就想,这一定是我娃在告诉我,不能放弃!”
为了保住这个来之不易的孩子,小宝医院咨询,可接诊的医生都说这个病不好治,手术风险非常高,建议停育。医院愿意在小宝妈生产后冒险手术。
“医生说手术风险肯定很大,但是也有治愈的可能。”这让小宝妈看到了希望。
今年2月初,刚足月的小宝出生了。
很快,小宝口唇逐渐青紫,一个月前出现呛咳,呼吸急促,紧接着,重症肺炎,肺出血,循环不稳定。
小宝的症状让接诊医生束手无策,小宝爸妈四处求医无果,只能通过气管插管呼吸机来辅助呼吸来延续生命,孩子的病情每况愈下,一次次下达的病危通知书让小宝一家几近绝望。
半月前,一次偶然的机会,小宝爸看到了多家医院多次救助先心病患儿的新闻报道,抱着一线希望,立刻医院心血管外科三病区(小儿心脏外科)主任谌启辉。
经谌启辉初步诊断,小宝的病非常重,患的是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室间隔缺损、主动脉缩窄,同时伴有肺动脉高压,且已出现严重的酸中毒和极度缺氧,手术风险非常高。即使术中能够矫正畸形,但由于肺水肿严重,术后很可能需要ECOM辅助呼吸,后续一系列治疗会非常困难,能否成功治愈还是未知。
“这就是我们现在要面临的一个问题,面对这样一场高风险的救治,你是治还是不治?”
“作为医生,作为一个有这种手术能力的团队,孩子的病情不允许我们有丝毫的犹豫,再拖延下去,孩子真就一点机会都没有了!”
职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让谌启辉果断决定接诊救治,而得知消息后的小宝爸妈更是泣不成声。
来不医院急救车接诊,小宝一家立刻联系当地救护车辆从西安一路疾驰,将命悬一线的孩子转运至我院。
入院后,小宝紧急转入心外重症监护病房。
孩子当时的情况很糟糕,整个机体处于崩溃边缘,危在旦夕。心外重症监护病房主任何发明团队针对孩子病情进行药物调整,经过一夜积极紧张的治疗,勉强维持住各项生命指征。
随后,谌启辉团队立刻为小宝实施“亚急诊大动脉调转术+主动脉缩窄矫治术+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早在年,在我国著名心外专家、医院副院长王平凡的带领下,心外科团队就成功实施了河南省首例大动脉调转术,并在此基础上积累了非常成熟的技术经验。但尽管如此,小宝的手术仍具有非常大的难度和风险。
小宝已错过了最佳手术时期,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身体各项机能处于崩溃的临界状态,术中难点不仅在于血管的移植与重建,能否平稳的、安全的度过麻醉与体外循环阶段也是一大挑战。
因小宝低体重,同时复合肺水肿,内环境紊乱,加上手术和体外循环所引起的炎性反应,对整个团队要求非常高。
麻醉和体外循环团队用药和辅助循环要恰到好处,既要将手术带来的炎性反应降到最低,又要保持患儿处于较好的功能状态。
手术团队谨慎操作,凭借精湛的技术,用细若发丝的缝合线在核桃般大小的心脏上一步步小心修补,矫正,重建、吻合,用又快又准的技术大大缩短手术时长。
终于,手术在体外循环、麻醉的默契配合下顺利完成,术后小宝在心外重症监护团队的精心护理下恢复得非常顺利,目前已康复出院。
像小宝此类患有大动脉调转合并多种心内畸形的先心病患儿,易发生呼吸道感染、肺炎及心力衰竭,因病情严重随时都有可能夭折。所以这类疾病一旦诊断明确,应在专科医生指导下严密观察,手术最佳时机是在出生后一个月左右。
但往往,或因医疗技术限制,或限于医学常识不足,仍有部分先心病患儿并不能及时得到有效治疗,因而错过了最佳手术时机。正如小宝,入院时出现严重心衰,肺出血,已挣扎在生命线的边缘,若再耽误下去则毫无回天之力。
为此,谌启辉特别提醒,一旦发现新生儿出现紫绀严重、呼吸费力、喂养困难等特征,一定要及时到专业的治医院就诊,以免耽误治疗。(医院徐紫渝)